持的,他现在已经走投无路了,另外还有本来就是冯紫英的支持者,如练国事、潘汝桢、傅试之流,他们或许会犹豫一下,但是很快就会站定脚跟,……”
韩敬这个时候显得格外冷静,这么些年来他一直在琢磨冯紫英的成功之道,但发现自己真的没法效仿,不过既然现在自己和冯紫英已经不在一个层面上了,那么就应当坦然面对,然后寻找追逐对方路径。
“另外老师所说的张氏一族是否寿终正寝,看看当今皇上这几年里的动静,老师不觉得可有可无了么?或许这才是冯紫英滋生取而代之的野心,以及军队支持冯紫英的缘故吧?”
韩敬的话终于帮助汤宾尹下了决心,“子敬你说得对,既然事已至此,若是我们再拘泥于那些繁文虚礼,那就只会坐失良机,没有办法改变的事情,那我们就应当顺势而为,从中谋取更大收益,现在江南士人四分五裂,北地士人也是两派对立,也不知道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儿,士人们现在竟然成了一片散沙,也难怪武人们也敢突然爆发对我们发难起来了,……”
“老师不妨去和飞白公说一说,让他莫要强出头,以当下之势,冯氏一脉已然不可阻挡,他若是还要拘泥不化,只怕难以落得一个好下场。”
韩敬知道自己老师和熊廷弼关系颇佳,虽然熊廷弼是湖广人,但是却和湖广士人主流派如柴恪、杨鹤、郭正域这些人关系一般,反倒是和汤宾尹交情很深。
“不求他出面支持,但保持沉默总能做到吧?”
汤宾尹苦笑着点点头:“尽力而为吧,飞白此人的性格,你也不是不知道,哎,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啊。”
当“小冯首辅当皇帝”这一口号传遍京师城时,身处八部公廨和文渊阁一般被围困起来的文官们却是都被震懵了。
怎么都没想到冲入京师城里的这些边军们居然相出了这样一个狠招来对付朝廷。
这分明是在有意分裂文官群体。
无论是崔景荣、柴恪和徐光启,还是韩爌、孙居相以及李邦华和朱国祯他们,亦或是练国事等人,都不相信冯紫英会走这条“歪路”和“绝路”。
都已经官至文臣之极了,若不是因为政见和大家分歧太大,自己又要一意孤行推动所谓改革,哪里需要托病不出?
谁都知道在过了这一段僵持期之后,总会寻求妥协,最终还是要让冯紫英这个首辅归位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