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一头就撞上了万成父子,细细一问,方知是逃难的南人,只为一家人有口饭吃,并不图工钱。张财主欢喜,三言两语,就谈妥了,即刻带爷父四个回家。
想那万成父子本是务过地的,心细,干活又踏实,一天下来,张财主眉开眼笑,索性将他父子招成长工,管些黄米洋芋面,供他一家人生活。如此一来,朱万成一家锅里有米,碗里有面,搭补些苦苦菜灰条籽榆树叶,竟然安顿了下来。那刘店家又来过催促了几次,奈何禁不住万成软语哀求,只得又宽限了一段时日。
如此过了两个月,和本地人就混的熟了。话说那小水村里有一人,姓甄,名祷梅,本是打拉池县丞的师爷,往日仗着县太爷撑腰,常带人追捕革命党。谁知风水轮流转,那大清江山一夜之间就灰尽火灭,被革命党统了天下。那革命党素日就和甄祷梅结了梁子,一旦得势,便要找甄祷梅寻仇。甄祷梅闻得消息,日夜难安,便想把自家十来亩地卖了,筹几个钱,欲逃离此地。
谁知朱万成耳朵尖,偏偏就听到这个消息,心里暗暗欢喜,急忙去找刘店家,求他说成此事。刘店家无奈,只得去找甄祷梅,三言两语就谈妥了价格,做成了买卖。
朱万成大喜,便取出自己的几个私房钱,又打算把驴卖了凑钱。朱全德放驴放地正烦,闻听欢喜道:“卖了好!卖了好!省的碍我前程,施展不开身手。”
老太太闻听喝道:“那驴儿是我的脚程,走亲戚少不了,逢年过节我还要骑上去城里赶集看戏哩!你一裹混卖了,让老娘长两个膀子飞着去?”
万成无奈,只得罢了,把一点烟卖了,凑齐了银元若干,又请刘店家作保,和甄祷梅写了合同,换了地契,得了他十来亩二阴田地。
古话说得好: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万成胸有谋算,故能心想事成。既有了地盘,爷父几个便在田头洗了一方崖面,掏了几筒崖窑,里面盘了炕,砌了锅灶,择日子搬了进去。可怜朱万成一家奔波数百里,历尽艰辛,总算有了数亩田地,几筒崖窑。这正是地无绝路路自通,天不灭人人自活。有古风说道:
丰年存粟防饥馑,
晴日打柴备连阴。
灵禽尚有绸缪术,
处世焉无后顾心?
如今且说八子全节,虽是烂漫孩童,却生的粉妆玉琢,言行聪明伶俐。因离刘店家近,时常去耍。刘店家夫妻本来就是稀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