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锅并不陌生。
不过,曾经在海州人家年夜饭里不可或缺的暖炉现在差不多快要销声匿迹,全海州还能吃到正宗暖锅的地方几乎只剩下如园酒楼了。
至于二食堂的暖锅,似乎是经师生提议,才有幸登上了今年的新版菜单。
陆迦南上次回家时听爸妈提到过,记在心里,刚好今天路过可以一探究竟。
传统的暖炉在外观上和北方涮羊肉的铜锅差不多,紫铜为上,黄铜其次。有炉膛、有烟囱,锅盖中间给烟囱留洞,酒精灯,不烧炭。外形扁圆扁圆的像个大元宝,因此也叫“聚宝盆”。
海州人口味清淡,吃不了川渝和北方重油重辣的锅,汤底一般用的都是提前几个小时熬好的老母鸡汤或猪骨浓汤。
冬天的黄芽菜最是霜甜可口,和清汤相得益彰,再加上龙须粉丝,作为聚宝盆里打底的金银丝儿。圆乎乎的面筋塞肉和肉圆在滚烫的汤底里上下翻腾,寓意团团圆圆。
重中之重的金元宝则是金黄色的蛋皮肉饺,虽然制作难度不高,却是一道费时间的功夫菜。
一根大汤勺支在灶头上调小火,先在汤勺内均匀地刷上一层薄油,倒入适量的蛋液,摇晃、旋转、加热,蛋皮成型后填入肉馅儿,待边沿翘起后迅速离火,用筷子挑起一半蛋皮内扣对折。待边沿缓慢流淌的蛋液两相闭合后,再轻轻翻面儿煎一下。
这时候的蛋饺还是生肉馅儿,等到要吃的时候取出来,或煮或烩或蒸,才算是成品菜。
食材的搭配和调味都有讲究,提鲜用熏鱼或爆鱼,增咸用笋干或咸肉,出油用炸好的肉皮或馓子,不单加腥膻的牛肉和羊肉,要的就是清清亮亮的甘爽。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