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降了宋军,结果杨业也不敢打了,不能说杨业做错了,但是这件事在刘继元那里就是定义为了杨业无能,随后剥夺了军权。
宋军一路毫无阻碍的到了太原城下,同年三月,赵匡胤亲自到了太原城下,这个情景和当年柴荣围攻有点类似。
但是太原城城高沟深,是有名的北方忠臣,城墙四周共四十余里,易守难攻,五代以来太原经历的战火实在是太多了,每一次战后都要加固城防,所以太原城十分难破。
当年柴荣没辙,现在的赵匡胤也是一样,围攻了两个月,还是没有拿下来,这一仗打到了五月,赵匡胤决定把汾河掘开,放水淹城,刘继元在这里充分的显示了他力争守城的决心和意志。
带着太原军民去堵住汾水的入口,虽然还是有大量的水冲进了太原城,但是却未能影响到守城工作。
宋军的军营因为在成为地势也不是很高,所以也被淹了,真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
这时候的局面不管怎么说都是对北汉越来也不利,郭无为再次劝告刘继元投降赵匡胤,但是刘继元还是坚持抵抗,决不投降。
郭无为一看没辙了,于是就准备自己溜出城去,自己找赵匡胤投降,但是他还没出发,这件事就被刘继元知道了,那这就没的说了,直接砍了脑袋了事。
刘继元之所以还是坚守,因为契丹的援军马上就要来了,就在宋军放水后不久,契丹大军汹涌而来,宋军不知契丹底细,出于稳妥考虑,而且他们在这里已经两个多月了,还是没有进展,于是决定撤军。
宋军撤走之后,城外留下了很多的补给品,这些都成了刘继元的战利品,对于北汉的财政也算是一个补贴,最起码他刘继元能够过上几天好日子了,呵呵。
这之后的刘继元就开始在河东胡作非为,打跑了赵匡胤,赵匡胤也改变了策略,先把注意力放到了南面没有心思关注北面了,河东算是取得了一段还算是安定的时期。
公元976年八月,赵匡胤再次派遣军队进攻北汉,这边战争刚开始,赵匡胤就不明不白的死在了皇宫里,这也算是一桩千古奇案了,而后他的弟弟赵光义继位为新皇帝,这就是宋太宗。
赵光义一开始也没有把心思放在北面,而是还一直关注着南面,在南面基本上没啥问题了,这才把注意力转移到了北面的北汉,所以赵光义继位之后,立刻把派到北汉的军队调了回来。
赵光义知道虽然现在自己的势力是很强大,但是却也不能小瞧了北汉,因为北汉有靠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