叫臣死,臣不得不死。“莫须有”的罪名,就是秦桧的最好解释。岳飞长叹一声,此后不复多言,小牢子服侍恭谨如初。
', ' ')('\n
绍兴十一年十二月除夕夜,岳飞在大理寺狱中被杀害,时年39岁;岳云和张宪被斩首。岳飞的供状上只留下八个绝笔字:“天日昭昭,天日昭昭!”
岳飞的死讯传出,百姓们都为之哭泣;消息传到金国,金国大臣们为此酌酒庆贺,并说:“和议自此坚矣!”
岳飞为何被杀?这个话题是很复杂的。
宋太祖赵匡胤“杯酒释兵权”,将全国的正规军分别划归殿前司、侍卫马军司、侍卫步兵司,但明令规定他们无调兵之权,调兵之权由枢密院掌控。造成有兵的三衙无权调兵、有权调兵的枢密院无兵可调。靖康之乱以来,国内的军事武装大都是在战争中建立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们都是统军将领的私人武装,比较有代表性的就如“岳家军”、“韩家军”、“刘家军”等。在高宗看来,国内武将的威胁比金人更严重。太祖赵匡胤就是以兵变起家,后人可不想别人学他。而岳飞常常以太祖自比,高宗心里会怎么想?
母子连心,赵构登基之后立即封韦氏为太后,初一十五盛大节日乃至韦后生日,赵构北望长天,想娘亲念娘亲,遥祝母后安康。赵构拥有了绝对权力之后,一直都在寻找赎回母亲韦氏的机会,不得不说这也是他主和不主战一个原因,他怕招惹那些翻脸比翻书还快的金人撕票杀害韦氏。“靖康之难”中,赵构的生母韦贤妃,跟着徽、钦二帝与郑、朱二后,被金军强虏至北国。高宗即位不久,就尊韦贤妃为“宣和皇后”。几年后,又接受翰林学士朱震的建议,遥尊韦贤妃为“皇太后”。他预先为母后修建了慈宁宫,每逢韦氏的生日,以及每年的冬至、夏至和每月的初一,都要向远在异国他乡的母亲遥行贺礼。
绍兴元年(1131年),朱皇后和徽宗的郑皇后先后被折磨致死。绍兴五年(1136年),徽宗死在五国城囚牢的草铺上。两年后,身在临安的赵构才得知徽宗和郑皇后的死讯。赵构既为父亲和郑皇后之死而痛哭,又更加担忧生母韦太后的命运。就在岳家军与金兵作战连获胜利之机,赵构却向金国屈己求和。他顾忌的是“宣和皇后年岁已高,哪堪忍受金人的虐待”。
没有人不喜欢妈妈,爱江山不爱妈妈的人毕竟是少数。赵构不是秦始皇,他连儿子都没有,要江山干嘛?我们不能要求每个皇帝都和秦始皇、汉武帝一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