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大多都喜欢不起来。
回来后和康熙皇帝倾诉自己的真实感受,语言总结一下就是:高傲,狭隘,排拆造办处的大清火器研发人员,对戴锌等人可谓是恶意满满。就算对着他这个大清储君,本心上也没有半分尊重。
两辈子首次被人看不起,深刻的体会了一把“弱国无外交”的小太子殿下,很想尽快的找到方向,给这三个地方参与火器研发和制造的大清子民,给出一些引导性的可行性高的建议。
好让他们的火器研究在最短的时间内有个质的提升,不再受外来传教士们的辖制,比如那位南怀仁传教士的恶意排挤。
根本上讲,古华夏落后的不是火器,而是自然科学知识的停滞和生产力的落后。
首先是火-药的制造,目前黑火-药的配方研究基本已经很成熟,可以改进的地方并不大。
这里头最关键的是火-药的制造。纯手工操作研磨火-药的缺点太明显,不能保证质量,不能大量生产。而此时西方国家已经有了火-药研磨机。
因此,就算胤礽领着铁匠处研究出金属壳来包载火-药,如何高质量的大量生产也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其次是目前常用的火绳枪操作起来太慢,打火也不稳,没有后来的撞击式燧发枪和击发式鸟枪来的安全可靠,且打火更稳,生产方面也更简单。
但是制造这两种火铳和鸟铳,需要改进整体的钢铁工艺。目前大清的钢铁水平确实高,但是量化生产的钢铁工艺还不如后来倭国的唐刀。
看着自己刚刚写写画画的草稿,胤礽开始意识到,他首先且必须要做的,应该是改进大清当前落后的生产工艺。
生产工艺提高了,就可以直接研发生产后来的左轮手-枪和自动手-枪,火-药也可以直接奔着无烟火-药去制造。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