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过,他也绝不是全然的文人。如今的孙先生已经两鬓微霜,斯文儒雅,听说这位先生年轻时数次起义,当然,这种行为,在前清时,叫造反。举国通辑,国外避难,风波无数。前清皇帝逊位之后,进入民国的年代,这些先前的造反家,一举成为了革命家。
褚韶华并不喜欢孙先生在感情上的作为,包括他与现在孙夫人的爱情故事。不过,这并不妨碍她对孙先生的敬佩。孙先生是完全不同于北洋政府袁先生或是那位不知被讥嘲还是自封的“康圣人”。袁先生原就是前清高官,康圣人被叫圣人,曾意图发动政变,结果却是自己逃之夭夭,那位被连累的皇帝陛下被皇太后囚禁至死。康圣人自称有巨大理想,他的理想也曾感动过很多人,可是,康圣人本身只是一个到处游说的保皇复辟之人罢了。而且,康圣人那巨大的理想里面是否蕴含权谋私心,怕只有康圣人才晓得罢了。
这位圣人甚至不能称之为一个理想家,他只是一个唐突而失败的政变者,真正心怀理想的是“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谭先生。
孙先生与保皇党的康先生不同,孙先生有着更为先进的思想理论体系,并且,孙先生为自己的理想多次造反,试图颠覆前清江山。尽管多次失败,却依旧是屡败屡战,最终孙先生成为今日的孙先生。
起码,于褚韶华自身的审美,更欣赏这种屡次不成的造反家,而不是那种仓促的政变者。
如今,孙先生有一隅之地,可是,广州的军事首领依旧不是他。褚韶华与闻知秋的分析,如孙先生这样前半生军事造反多次的人,不会是完全的没有一丁点的军事力量,可能是,他手里直接掌握的军事力量比较弱而已。所以,他担任精神领袖,广州的军事领袖是另一位军阀。
孙先生的优势在于,他是一位举世皆知的革命人物,他有具体的自己的政治主张,三民主义与五权宪法。
他的劣势在于,他没有有份量的军队。他口才是举世皆知的好,不然不能有“大炮”之名,可是,一万句话可能敌不住军阀手里的一杆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8页 / 共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