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个傻兮兮,但在当下,这是极为时尚的发型了,是如今的新派潮流人士极为推崇的发型。陈大顺道,“说来如今的风俗真是不同了,以前皇上管事儿的时候,听说剪辫子要砍头的,可如今报纸上也是支持百姓剪辫子的。”
“是啊。其实要我说剪了辫子非但省事,还省钱。这短头发洗起来便宜不说,以前留辫子的时候,哪个月都得去剃头匠那里把前头的头皮剃一剃,不然头发长出来,后头是辫子,前头乱草一般,也不好看。这剪了辫子,第一样,每月剃头的钱就省了啊。”小邵东家笑道。
“这话是,就不是考虑经济,咱们也当跟着潮流走。我也想把辫子剪子,连带我柜上的伙计掌柜,都剪了。”魏东家道,“就像咱们做生意,如今一些新式的真丝印花料子,那是真漂亮,卖也好卖。”
“瞧我说什么都是布。”魏东家是个热络性子,哈哈一笑,同小邵东家、陈三叔打听,“小东家、三哥,今儿粮食卖的如何?”
陈三叔的笑容就有几分不自在,还是说,“来北京卖粮比在咱村里划算,面粉厂的潘东家给的价钱也不错。”
“这位潘东家可不是寻常人,他的名声在北方大概不是很响亮,我一时也没想到竟然是南方潘家。在南方,潘家是极有名的实业家,潘先生当年留学英国,后来去了美国,之后回到上海,开始做实业。想来他们以往的市场多是在南方,如今怕是在开拓北方市场,不然,依潘东家的身份,当不会亲自在北京坐镇。”小邵东家知道的也不多,但潘东家已是商界传奇人物,再加上他曾有留洋经历,消息见闻就比在座诸人要强许多。
陈二顺不禁问,“小东家你以前就认识潘东家么?”
“不认识。我是听一个同学说起过,他家也是做生意的,因是南方人,就常说起一些商业上的事。”小邵东家倒是奇怪,“大少奶奶怎么认识的潘东家,我们都是大少奶奶引荐去的。”
乡下人吃酒,其实也不大讲究,如今天热,傍晚就在院子里摆的席,没去屋里吃。两席都是在院儿里的大椿树下,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