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的,麻烦邵家送个信算什么事呀。若是来往多了,过年还能去邵家走动拜个年哪!
褚韶华见公公劝解着婆婆,也便去厨下忙了。
——
结果,褚韶华这封信一去,非但召来了陈家村的村长陈三村,还召来了邵小东家。
第33章 人至
陈三叔和小邵东家过来,自是与褚韶华的封信相干。
褚韶华是个精明性子,陈老爷让她写封信寄回老家,待她到了邮局寄信才发现信只到县里不到村儿里,褚韶华多灵光啊,她当时就寻思着,这信既不到村里,那就得寄到县里相熟人家。虽则只与邵东家见过两次面,她自觉与人家也算个半熟啦。当时就跟邮局的差人多讨了张纸,准备写给邵东家,让信到了请邵东家帮忙捎带过去。说来,这年头纸也是要钱的,只是褚韶华用的少,她又叭叭儿的一口一个大哥的称呼人家,客气的紧。这年头儿,五大三粗的男人容易见,褚韶华这样亲自去邮局寄信的小媳妇可是少的。那差人估计是瞧她生得伶俐,嘴又甜,就免费给了她一张纸。
待把给托邵东家送信的信写好,褚韶华却是舍不得再买信皮的。因为,信纸人家免费给一张,信皮是实打实要钱的,她是个会算的,索性两张信纸放一个信皮里。给陈三叔的信里也没什么机密,并不怕人看。
就这样,两张信纸放一个信皮里寄了出去。
褚韶华这人,天生的心窍机敏。她让邵家托人带信,也没就直白白的一句您着人将信送到陈家村儿村长三叔手,这也忒直忒不会办事儿了。褚韶华写的是:自来京城,颇多见闻。今有洋面粉厂,大肆购粮。前些天出售存粮,价钱几多,刨除自村到京之路费,较当地卖粮更为划算。乡亲们种粮辛苦,伯伯乃有大见识之人,今给村里三叔修书一封,闻邮差只到县衙,难到村落,事情较急,一旦新粮落地,旧粮价格必然下跌,唯此青黄不接之时,尚且有价可谈。无人可托,唯有托伯伯着人将信送至陈家村村长三叔家,敬谢。落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