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必逛琉璃厂所要花费的时间,抽空开始不拘家世挑选一些人品不错的青年才俊。说来由于王念惠这个当嫡母的不作为,接近二十(指虚龄)贾喜春如今的年龄真的算是老姑娘了,和她差不多年龄、家世又相当的儿郎们差不多都娶了妻子,所以只能不拘家世只拘人品的挑选。
贾喜春本是聪明的人,她能在得知王念惠有意想让她嫁给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甚至只爱小倌儿好走旱道的纨绔子之时,趁着大房二房分家、王念惠必须‘生病休养’之际,舀足孝顺女儿姿态在塌前伺候,就能看出来她是心有成算之人。
上了年龄成了老姑娘又如何,贾喜春料定了只要贾珠开始议亲,而她还待字闺中的话,那么大房的大伯必然要过问。而一旦贾赦过问,必然不会由着王念惠糟蹋她,虽说她这个年龄要想找个家世相当人品也不错的儿郎当夫婿很难,但贾喜春对于嫁什么人已经没什么大的要求,只求人品真的不错能真心对她就好。
上苍到底怜悯了贾喜春一回,恰逢春闱,贾赦在进京赶考的举子中扒拉了一遍,又结合了林如海这个姑父的推荐,从中选出了一名品性相貌都很不错,却因为接连守孝耽误了婚事,年约二十五的‘大龄’未婚男青年。
贾赦觉得不错,便特意登了分家之后,贾政从新置办的宅子的门,亲自问了贾喜春的意见。
贾喜春有些羞涩,但到底大大方方的表明自己的态度,一切请大伯做主的话语就说明了她是十分愿意这门亲事的。至于那人出生农家、家世不行又如何,当初秋儿姑姑所嫁之人不也是耕读人家出生,如今姑父上进有荣宁两府帮衬外放当了一洲知府,秋儿姑姑诏命在身,也算是属于低嫁之中过得好的典范了。
贾喜春相信凭着她从教养嬷嬷手中学来的手段,只要脱离了王念惠这个面甜心苦的嫡母的磋磨,就一定能把自己的小日子过好,所以只要那人人好,那她就嫁。
贾喜春愿意这门亲事,贾赦一点也不意外,但一直说叨才学胜过一切的贾政居然不太赞同这门亲事,倒让贾赦有点意外。
&nb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