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到最后,没办法了。
朱允炆夸赞了两人忠心耿耿,表示绝不会影响京军战力,纵有削减,可从边关调虎狼之士,才稳住了两人。
等两人走后,朱允炆拿起一份奏折,这是右副都御史袁泰所写,其中有一句“诏旨,且母丧未葬,父年九十,不当舍以行。”
这是攻击解缙来京城奔丧的。
也正是拜这位老兄一封奏折,明代三大才子之一、后来修撰《永乐大典》的解缙,被赶到了甘肃吃沙子。
朱允炆嘴角露出了笑意,轻轻说道:“解缙啊,要不要给我修撰一本《建文大典》,呵呵。来人,命解缙入宫。”
第六章 学霸解缙的奏对
解缙之名,万古难灭。
这是大明少有的天才,甚至可以说,大明这艘巨轮前进的方向,他曾经发挥着极为关键的作用。
若不是解缙一句“好圣孙”,大明天下谁来做主,恐难预料。
朱允炆想起来解缙的“学霸”之路,不由暗暗摇头。
解缙,五岁背诗文,七岁写文章,十二岁通读《四书》、《五经》,十八岁中解元,十九岁戊辰科进士三甲第十名,赐同进士,授庶吉士。
朱元璋欣赏解缙的才华,留御前参赞机要,升翰林学士。
十九岁,便站在了无数人仰望的高度。
仔细想想后世,十九岁在干嘛,哦,还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