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sp;在如此大背景之下,这天一大早,从北京城东面的朝阳门,一支规模很大的仪仗队进入了北京城内。
这支仪仗队由国防军第一军的骑兵将士护送,并且队伍中还有一些欧人面孔。
但是沿途的百姓却已经见怪不怪了,如今大明帝国国势强盛,什么样的胡人、夷人没见过?说不定又是哪里的夷人过来进贡了,所以虽然这支仪仗队声势浩大,但是却并没有百姓过来围观,只是引来一些百姓好奇的目光,随后看了几眼便不再关注了。
在这支仪仗队中有三辆马车,上面乘坐的便是英国、西班牙、荷兰三国的使者,经过几年的征战,作为此时欧洲头部强国的英国、西班牙、荷兰三国已经彻底认清了现实:要想继续本本分分的在远东地区经商,就必须要在大明帝国的管控之下,必须向大明帝国低下自己的头颅。
所以三国纷纷派出使团前来,准备与大明帝国正式签订停战条约,并且还要协商将来继续通商的事情。
很快,这支仪仗队抵达了位于前三门的国宾馆,英国、西班牙、荷兰三国的使团被安置在这里,准备明天参加会谈。
与此同时,刘衍也召集内阁众人在内阁官署议事。
“明日的会谈,英规、西班牙、荷兰三国使者就一并参加吧,反正朝廷准备的条约内容大致一样,具体的一些数额虽然有所不同,本公认为那些使者也不会有什么意见的。”
此时在刘衍的主持下,内阁已经准备好了相关的条约内容,对于这场前所未有的停战谈判,内阁众人忙碌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可谓是非常的重视。
用刘衍的话来说:此番谈判关乎着大明帝国未来数十年的强盛基础,关乎着华夏未来数百年的命脉根基,所以必须要锱铢必较!
&nb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