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能去夏河寨前千户所,甚至是灵山卫去请工匠才行。
刘衍想了想,还是将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然后让陈勋立即到各地寻觅工匠,一定要快。
在水车建成之前,刘衍只好抽调了五名青壮,让自己手下一名叫汪博的墩军带领,每日去南河挑水,以弥补这边用水的缺口。
同时陈勋不在这几天,刘衍让手下一名叫张义的墩军顶上去,督促着军屯各处,有事情及时禀报自己。
这汪博和张义都是墩内老人,原本就是陈勋手下的墩军,可靠踏实,为人又足够机灵,是两个可塑之才,所以刘衍才将二人顶上来使用,准备将来有机会了提拔一下。
三天后,陈勋带着十几名从夏河寨前千户所雇来的工匠回到大盘墩,领头的工匠是一个五十多岁的汉子,长得很是消瘦,但是精神头却非常好,一双满是老茧的大手,一看就知道是经年的手艺人。
“大人,您说的江南大水车无非是筒车的一种,此物唐时便己出现,现在南面也多有建造,老朽曾在徐州那边就见过实物,也参与打造过,此物不稀奇也不难造,只是耗费钱粮多些罢了。”
听了工匠头人的话,刘衍有些惊讶此时大明民间科技的发达程度,他问了一声:“估计要耗费钱粮多少?”
工匠头人盘算了一会儿,道:“若是用于灌井的水车,一架费银不过十余两。只是这种筒车体型庞大,用料甚多,估计连材料工费计算在内,造一轮水车怕要近百两银子。”
听说要近百两银子,刘衍不由犹豫了一下,不过有了肥皂积财的路子后,刘衍对于银子的花费己不会那么吝啬,他一咬牙道:“好,就依你,你要什么花费只管与我说,不过有言在先,若是水车出了问题,我可是不给钱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