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俅满头雾水,只听孙静接着解释道:
“世兄须晓得,这汴梁城里,武官拔尖的就属童枢密、莫太尉和世兄你了。”
这话说得是事实,高俅点点头,但还没琢磨明白莫易造反为什么是好事,孙静虽无奈,可也只能挑开了说:
“童枢密是宦官,跟咱们挨不到一起,莫太尉可不一样,等他年齿再大几年,羽翼丰满了,世兄未必争得过他。”
高俅是知道莫易水平的,文采高他五个,武艺能打他十个,相貌更是超他五十倍不止。
特别是相貌,就莫易那个相逢一笑泯恩仇的颜值,高俅是真没信心的和他竞争。
何况人家小时候便是神童,正经的进士及第出身,天然带着一股子高贵气质。
高俅当年跟过苏东坡,心里明白,赵宋官家对这种人是没有抵抗力的。
当年苏轼来来回回的折腾,看似是他弟弟保护了哥哥。
实则是哲宗瞪着眼睛在等苏轼服软。
别看莫易现在惹得赵佶肝火大动,但高俅敢打包票。
要是莫易现在回来,给赵佶说几句软话,别说什么凌迟斩首了,都不一定会被流放。
“贤弟,”
想明白这个道理,高俅却是松了口气:
“愚兄少一劲敌此事不假,可那毕竟是将来啊。”
所谓闻弦歌而知雅意,孙静自然明白高俅的心腹大患是什么:
“世兄,此事还得着落在莫太尉身上,你觉得莫太尉用兵如何?”
高球想了想才说道:
“他虽然是进士出身,但我也看过西军奏报,上面提到过,老种与吐蕃交兵时,莫易提枪纵马,冲阵之姿,犹如驾龙翻云,千军莫敌,想必是有些门道的。”
说着,他皱起眉头看向孙静:
“贤弟你难不成是让为兄请旨招安了莫易去打梁山,不行不行,武人交结乃我朝大忌,此事断不可行。”
孙静是想叹气的,但他毕竟指望着高俅吃饭,因此强行压住了,继续温声细语地点拨道:
“世兄,咱们可以招安梁山嘛。”
对啊!
高俅一拍桌子,眼里都冒光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