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如何才能考中进士,于是我便带着新婚的妻子不远万里地从边西省蔡家村到了海西省粤秀书院去求学。在粤秀书院之中,我有有幸遇到了我的师傅眉山先生,教导我良多,我有今天的成就,全赖眉山先生当年的教导。
初至海西的时候,我还并没有那个能耐让眉山先生收我做弟子,然而我胆子很大,不懂就去直接问眉山先生,如何才能学有所成,眉山先生赠与我六个字‘多观察、多思考’,后来我就天天跑去南粤城县衙看县太爷审案子......
之后,我也一直在摸索自己的‘道’。我进京考中进士之后,认识了沈子安,才知道他和眉山先生虽为父子,却因为‘道’之争十多年都没有见过面、说过话......
到了山北应天府之后,我认识了许相,从他口中才听说了眉山先生的‘道’是什么,然后这些东西眉山先生却从来没有和我说过。我知道,我师傅不愿意直白地告诉我他的‘道’是什么,是为了不妨碍我找到自己的‘道’。
日后我也会像我师傅那样教导你们,虽然认真教导你们,但是不把自己的‘道’灌输给你们,希望你们终其一生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道’。”
第103章 一视同仁
第一天早上的见面就这样结束了, 蔡思瑾完全没有讲什么实质的内容,而是将自己的经历当做一个故事一般讲给了学生听, 虽然没有具体告诉他们自己的道是什么、眉山先生、沈子安、许相的道分别是什么, 但是让他们对“道”有了一个模糊的认识,同时也让他们知道, 若是拥有不同的“道”, 便是父子也不能相容。
同时, 蔡思瑾也将眉山先生告诉自己的“多观察、多思考”六个字深深地印在了四个学生的心中, 让他们记住自己那些可笑的去听庭审的经历,也记住了观察和思考的重要性。
蔡思瑾作为侍讲, 他所教的课程其实是“经义”, 也是最主要的一门课程。他每日教导九皇子和三个侍读的时间也就是这么一早上两个时辰的时间,每十日旬休一天,旬休前一天蔡思瑾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9页 / 共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