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从古到今五花八门, 可以考经义, 也可以考时策,甚至可以考对历史上某件事、某个人物的评价等等,端看皇上当时心情如何。而且每次殿试过后流传出来的题目都不会是完整的, 都只有一个大概,所以猜题很难。
但是这也并不代表着猜题是不可能的。对于世家大族来说,他们有着严密的关系网和情报网, 若是能买通皇帝身边的嫔妃或者太监,得知皇上最近看了些什么书, 说了些什么话, 关注些什么方面的事情,还是有可能猜中的。比如说前朝, 就有好多届的科举殿试题目还未公布就已经被世家大族们摸清楚了。
但是大晏朝立国三十多年来,皇上一般对自己身边的人还是管得很严的,再加上皇帝有些时候会故意做一些迷惑世家大族的事情, 所以凭借这些线索来猜中殿试题目的人简直少之又少。
只是历年来却还是有人能猜中殿试的题目,因为天下从来不会缺少聪明人。一般殿试不管是披了经义的皮,或者是披了历史的皮, 皇上最想知道的总是时策,面对一个具体的问题,若是你来做官,你会如何做?
边西省位于北边,处于黄河经过的流域,而治理黄河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千古难题,基本上每年黄河都会在某处决堤,造成灾害,所以这样的“治河题”非常有可能考。蔡思瑾就是结合前世听闻的消息,再结合现实生活反推,告诉了张思晨自己的这个“猜测”,张思晨深以为然,也认真的思考了这个问题。
再者,吏治的问题也是常考常新的问题,如何治理大晏朝的官吏,如何防止腐败现象发生,如何能真正做到“河清海晏”、四海承平,也是每一代帝王和臣子们会思考的问题。
第三,就是经济问题,如何对百姓征收税赋?征收税赋少了,国弱不足以御外敌,征收税赋多了,民弱不足以抗天灾。还有中央与地方的关系,税赋如何经过地方的层层收取进入国库,是否会在中途被层层盘剥等等。所以这个问题也是常考常新。
考试前,蔡思瑾和张思晨二人商议后觉得这三个题目考中的可能性最大,自然也就围绕着这三个方面分别查阅资料、作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