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管管学生们,不要每次都不上课、围观他审案子。眉山先生当然知道那些跟风去听的学生心中是什么想法,但是他也肯定很多人是不具备蔡思瑾那样的决心和恒心的,于是他说道:“大人放心,学子们只是一时兴起才会去听的,过不了几个月很多人自会散去,到时候只剩一二人会经常去听,也算不得打扰大人审案子了。”
穆思平闻言之后并不知道眉山先生的判断,只是心中暗自恼怒,觉得眉山先生这是不给自己面子,不愿意阻止学生们去听案子。只是他只是一个区区县令,也无法左右眉山先生这种当世大儒的想法,只能硬着头皮继续在这么多学子灼灼的目光下审案子了,当然比前些年审案子要细心了不少,害怕被这些年轻冲动的学生挑出毛病来啊!
可是没过多久,竟然真的像眉山先生说的那样,学生们去得越来越少,只剩下一两个人了,县令穆思平也终于松了口气。同时他也知道自己之前是错怪了眉山先生,不禁赧然。
剩下的那一个人自然是蔡思瑾,第二个人自然是偶尔会陪着自家大舅子的李永富。穆思平经过打听得知每日来听升堂的蔡思瑾乃是眉山先生的入室弟子、举人身份,便也与其平辈相交,偶尔与蔡思瑾讨论一下案件,也与蔡思瑾说一说他断案的思路,以及看人的方法,以间接性地讨好眉山先生,结交蔡思瑾这个日后可能会大有前途的年轻人。不管穆思平的最终目的是什么,他的做法却是让蔡思瑾获益良多、进步不少。
蔡思瑾经过多观察、多思考,果然更能理解有些先贤们的说法了,也更能写好文章了,慢慢的,他除了模仿先贤之外,也渐渐形成了自己的思路,假以时日,必将形成自己的人生哲学。李永富也是如此。
蔡李二人这边学习和技能升级都渐渐走上了正轨,周墨江和蔡雨桐这边也都发展得不错。
周墨江是蔡思瑾、蔡雨桐的表哥、周水静的堂哥,从两边论都是亲戚,几人从小一起长大,情分也不同寻常。此番周墨江在南粤城里见识了一番之后,简直叹为观止,同时心中也活络了起来:南粤城这边不论是珠宝、胭脂水粉、丝绸布匹都很充足、款式也新颖,若是能从这里进货然后到平江县城里去贩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1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