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事比起大权在握的君后要好过千百倍。
\n凤君接受了臣子的谏言,君后也碍于各方势力的阻拦与民间的舆情不得不放权给凤君,初始的几个月,凤君表现得无功无过,一部分臣子便动起了心思,趁着这段时间大肆敛财捐官、结党营私,国内物价连连上涨,君后看准时机乘势而入,借着清察贪腐的名义,拿着不知从哪弄来的女帝皇诏,以凤君无子、无能的由头褫夺其封号位份,打入了冷宫,使其大权旁落。
\n君后掌权,王氏一族便如日中天,即刻宣布戒严,防的就是各地想要进京勤王的将领兵卒。
\n而京城内部也隐隐有些动荡,君后便召令全国的宫观庙宇各派一名颇具灵根慧果、熟读经典的年轻道士或僧人,入宫为帝王祈福诵经。
\n女帝生死不明,祈福诵经还说得过去,但这要求年轻的就不知从何说起了。
\n然而其实大家也都门清儿,现任国师感时应召,即将圆寂,登极乐天,按照昔日大长公主与先帝和国师府的约定,下一任国师必须出自玄门。
\n就这样玄门、禅门轮流坐庄,也免得一家独大,先帝喜好制衡分权,自是无不同意。而大长公主作为引入道教并一手提拔的人物,观音禅院一事后,禅门逐渐失了信力与权威,也是靠大长公主暗中作保才勉强无事,无风无浪的度过,无论哪个方面,他们理应还这份大恩。
\n邱忌情瞧着这两方争斗只觉得有些好笑,如今,连神权都能分权制衡了。
\n禅门自开朝沿袭的国师一职到此中断,如今每一个进京入皇城的道士都有可能是下一任国师。原本存着的万分疑虑被权势打的烟消云散,守城军士弯下穿着坚硬盔甲的腰,恭恭敬敬的查看后又送回。
\n“道长莫怪,职责所在,您请。”
\n虽然这位道长遮掩的挺好,但军士也晓得这是位坤道,也算是新入宗教的妥协吧,男子众多于是只能在戒色戒欲的禅门皈依受戒,女子稀少于是只能皈依受戒于存在允许婚育的玄门。
\n无论如何,在瓦朝,繁衍生息才是头等大事。
\n若要交错着来,只能记名做个俗家弟子。
\n只见这人又小心翼翼并不直接接过,只是打开了自腰间摘下的布袋。
\n“您辛苦,放进来便可。”
\n轻轻浅浅的女音,果然是位坤道。
\n进了通州的城门,她自是先去寻落脚的地方,既是交通重镇,自然有供马的草场,那里平坦开阔,并不常有人来,坤道提出想租住废弃的草棚马厩,马场主人虽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