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
\n家,母亲去世后,我就没有家了。
\n林建设胡搅蛮缠的时候,我几乎每次都会选择战术性沉默,因为我知道,一旦和他针锋相对,他就会变本加厉,这样对我来说没有任何好处,我何必跟他吵。
\n所以,其实长期在这样压抑的环境下,再遇到某些两难问题,我本身会习惯性沉默。
\n-
\n问题七:在林芝为什么不打电话,对谢总来说不太负责。
\n林眠:再问真的要生气了!
\n性格和人生经历导致对待问题的角度和做法不一样,只能说,当时的我,认为“鸵鸟心态”就是最好的方法。
\n-
\n问题八:问谢总,你觉得你俩合适吗?
\n谢逍:合适。下一题。
\n“……”
\n-
\n问题九:还是问谢总,既然是蓄谋已久,为什么赵红老师去世后,你没有认真打听过林眠的消息?
\n谢逍:你怎么知道我没有。下一题。
\n“……”
\n-
\n问题十:问林眠,有一个片段,你为什么非要执着入党?
\n林眠:这里涉及到一个我听来的八卦。
\n我的前任主编,一样的预备党员马上转正,可是她在转正前一天提了离职,张延亭就以此拒绝了她的转正。
\n我不知道具体转正流程是什么样的,但后来我听前任主编讲,那是她人生的最大遗憾,所以,本着吃一堑长一智,我死也会选择入党。
\n在这里,我真心奉劝所有年轻的同学们,如果有机会入党,一定要毫不犹豫加入,别问为什么。
\n-
\n最后的最后。
\n非常感激大家将近八个月的陪伴,《领证了,但不熟》今天正式完结。
\n这本书的灵感,源于《感官先生》那首歌,原本的书名叫《有话不直说》。
\n其中有一句点题的歌词,“爱的越多,越没把握,越是有话不直说。”
\n现在想来,每一次谢逍和林眠为了某件事沉默,焉知不是印证了这句话。
\n我很喜欢书里的配角们,他们同样有血有肉,有自己的生活和目标,而并非推动男女主感情的工具人。
\n在这个故事里,每个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