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件事应该在半个月后,到时候劳烦闾丘从事同我一道前去河北魏王府求亲,此事涉及闾丘从事出潞州,还请从事向朝廷报捷的时候,把这事情提一提,向东京报备一下。”
“恭喜衙内,魏王之女,实乃良配。”
闾丘仲卿对于陪李守节远行,他是没有什么意见的。但是李守节叮嘱他多此一举向朝廷报备,让他愈发觉得这个李衙内见识不凡。
“衙内似乎对东京朝廷格外尊敬,否则不会多此一举?”
李守节并没有直接回答闾丘仲卿的疑问,而是朝他反问道:“闾丘从事认为,这天下还是唐末藩镇桀骜,对抗中央的局面吗?”
“衙内的意思是?”
“家父从一介白身,久经战场厮杀,最后得拜节度使,大周建国后,东京朝廷更是恩荣有加,这对我李家来说已是得天之厚。”
“天命在周(宋?),天下重归一统,也是指日可待。国家需要安稳,一旦天下抵定,朝廷势必会削藩收权。”
“此番时代已经变了,闾丘从事,你说这个时候还敢擅自作威作福,自行其是的节度使,最后削藩之时,会不会被秋后算账。”
“不错,官家这几年的确在慢慢收权。显德二年,东京曾下诏‘两京及诸道府州,不得奏荐留守判官、两使判官、少尹、防御团练军事判官,如是随幕已曾任此职者听奏......’”
闾丘仲卿直到此时方才是对李守节高看一眼,如果一次还能说是拾人牙慧,李守节两次对于天下形势的推测,是甚得闾丘仲卿的认可。
“衙内思虑深远,只论这眼界,这潞州节度使府恐怕没有一个能比得上衙内的。”
面对旁人的夸赞,李守节的心里是很吃这一套的,但他表面上仍旧摆手谦虚地说道:“哪里,我这个衙内指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