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很重要的一条,就是防止军队指挥官独掌军权。万万没有想到,有一天会有人把这主意打到自己身上。
想了一会,杜中宵对萧观音道:“娘子,耶律洪基大王在开封城外的牢城营里,你岂可如此?”
萧观音一时有些伤神,沉默了一会道:“国事如此,又能奈何?现在大辽精兵已尽,太尉又已经兵临城下,要想保全社稷,还有什么办法?”
杜中宵摇了摇头:“此事就是我答应,你们又如何保全社稷?说实话,有这个结果,是你们咎由自取罢了。若不是耶律洪基去年南下,又怎么会有今天!”
萧观音道:“这些大事不是我妇人明白的。现在只知道,太尉兵临城下,无法可想。大辽是否能起死回生,只待太尉一言而决。”
杜中宵道:“你说的也是好笑。十万大军,是奉朝命而来,岂能由我一言而决!罢了,你的这些心思收起来,我派人送你回去。若是想活,便就开门献城,还能保你一世富贵。若是要负隅顽抗,那就没有办法可想了。大军围城,尽为齑粉!”
萧观音看着杜中宵,道:“太尉就真没想过,若是应了我,可为一方之主?”
杜中宵笑道:“我为什么要做一方之主?你说这些话,我只认为你说的是妇人之言,不了解天下之势。说实话,若是稗官野史,记些这种事,博人们茶余饭一乐没有什么,真正做事怎么会如此呢?你是一国皇后,不知道我是个什么样的人,要做什么样的事,突然就来,已经好笑。而且也不知道我这十万大军是如何指挥,如何作战,更加是离谱。”
看萧观间有些慌乱,杜中宵只觉得荒诞无比。自己是宋朝枢密使,前方主帅,手下十万大军,怎么可能在这个时候,跟萧观音苟合。不要说自己不可能为一个女人如此,就是真看上了萧观音,等到城破之后,把她收入自己府中,难道还有人说什么?举手之劳的事情,哪里那么麻烦。
契丹终究是与宋朝不同,他们的生活习俗与社会制度有很大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