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崔向道:“倒是没有。下官想来,是其他人都在看着耶律洪基。若是我们退缩,以后只怕就不好管了。所以对耶律洪基,一定不能丝毫手软。”
杜中宵点头:“不错,应该如此。管这些契丹人,对于你的属下士卒来说,是轻松差事。甚至很多人,可能认识不到此事的意义。你要多教导属下,让他们明白。关在这里的,都是契丹上层,地位最低的也是中级将领。能够让这些人口服心服,剩下的契丹地方,就好办许多。”
崔向道:“太尉的意思,是管好了这些契丹,让他们回去联络亲朋,迎接朝廷大军?”
杜中宵摇了摇头:“若是这样做,反而落了下乘。我们做事,要坦坦荡荡,不要蝇营狗苟。牢城营里的契丹人,就真地是让他们在这里学会做活,学会做个普通百姓,没有其他的想法。不过,哪怕是我们不说,这里的事情,还是会传出去。传到还没投降的契丹人的耳朵里,他们怎么想,其实挺有意思的。”
崔向拱手:“是下官误会。原来太尉想的,如此深远。”
杜中宵笑着摆了摆手,让崔向去忙自己的事情。什么想的深远,是根本不深远好不好。现在宋朝的优势太大,对付契丹,根本不必用什么手段。堂堂正正大军开过去,契丹人要么降,要么就被消灭,根本不需要想的太多。纵然有一时失败,却不能改变大势。
契丹是宋朝的兄弟之邦,这不是说说,而是几十年来,两国就是这样做的。两国交往,派的使节除了朝廷官员,还有皇帝私下的使节。两国皇帝以兄弟相称,使节行兄弟之礼,从不间断。虽然后来耶律宗真乘着对党项大胜,来夺宋朝的唐龙镇,结果把命送在了那里。
怎么处理战败的契丹,对宋朝是一件大事。这件事情的重要性,有的人明白,有的人不明白。处理得好了,不但是灭亡了契丹,占领了土地,扩大了领土,还可以四夷宾服。如果处理不好,让周边的邻国寒心,周边四处狼烟,也不稀奇。
历史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