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荒之地,却让西北糜烂至此!若是有深谋远虑之帅,何愁一鼓作气,灭此小丑!可惜,有心的无力,有力的又无心!”
杜中宵不知道梅尧臣说谁无力,说谁无心,不敢议论那些。想了想,才道:“在下不过是一个小地方的读书人,朝廷大政知道得不多。不过若说起两军交战,将帅固然重要,士卒同样不可小视。本县也驻有禁军就粮,平日里见他们,虽然衣着光鲜,器甲鲜明,却少了一种军队该有的杀气。说到底,军队本身不能打,纵然孙武再世,又能如何?史书上孙子试将,先斩宫女以正军纪,军容整肃,才有兵书上的各种奇谋妙计。一国之军,先要有军队的样子,才能谈得上战无不胜。”
梅尧臣最得意的是注《孙子兵法》,杜中宵这番话说出来,让他有些不快。
第39章 杂谈
此时禁军已经糜烂,早不是建国时的那支精锐之师了。在杜中宵眼里,军纪松驰,所谓器甲鲜明只是客气而已,实际下层军士很多衣着破烂。这种军队,杜中宵看了都心中犯嘀咕,何谈打仗。
文人谈兵,最容易犯的毛病,就是过于着眼于双方交战,把大多战事都归结于主帅的奇谋妙计。血凛凛的战场拼杀,非要硬向将帅智斗上凑,而忽略军队的基本建设。谈起军容军纪,便就是严刑酷法,舍此再无办法。建设文明之师,威武之师,他们根本就没有概念。
范镇见梅尧臣有些不高兴,道:“杜小官人说得也有道理。西北用兵数年,不只是没有剿灭元昊小丑,反而丧师失地,局面一天比一天更坏。禁军中多有名臣宿将,真讲起来,未必比党项人差到哪里。只是党项穷乡僻壤,士卒吃苦耐劳,军法又严,非中原大军可比。范相公和韩相公到西北,便就主张多用西北弓箭手,既省军费,与党项作战又强过禁军。”
杜中宵听了,只是推托一句自己不懂,便就住口不言。多用西北弓箭手,用边民当兵,还不是又回到了前朝羁縻边疆的老路上。无论是从兵源上,还是装备训练上,中央禁军都要强过边疆民兵,战力反倒不如他们,只能说明制度、指挥等一系列军队建设出了问题。不从根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