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太后不得不扶幼帝登基。
再到大穆那边,永庆帝驾崩,大穆同样面临着主少国疑的局面。
永庆帝驾崩那一年,大穆夺嫡之争愈演愈烈,几位成年皇子和未成年太子之间势如水火。
太子借着被刺杀一事,想要解决掉几位成年皇子,几位成年皇子为求自保,纷纷起兵围困京师,反倒让太子落入险境。
后来是身处前线的萧国英领兵返回京师,才解了京师之困。
太子也登上帝位,而朝中大权,尽数落到太后和萧家手里。
但大穆也因为这件事情伤及了元气,好些年都没缓过来。
那些被大穆用血腥手段镇压的游牧部落,趁着大穆内乱之际,再次掀起反叛。w?a?n?g?址?f?a?b?u?Y?e???????????n????????5?????ō??
萧国英是小皇帝的亲舅舅,太后的亲弟弟,他是大穆有名的将领,年纪轻轻就在平定内乱、镇压各族上表现出色,立下无数功勋。
所以各部落再次叛乱,大穆太后自然就派出了自己的亲弟弟前去镇压。
这几年里,萧国英来回奔波于平叛路上,基本没什么好好休息的时候。
可他这样为大穆鞠躬尽瘁,又讨得到什么好吗。
永庆帝驾崩,彼时还是太子的小皇帝被困在京师之际,连写数封密信送去给前线的萧国英,要求萧国英立刻带兵回京支援。
那个时候的萧国英正在和燕军对峙,犹豫良久才选择撤兵回京,因着这事,小皇帝对萧国英一直有所猜忌,就连太后和萧国英的几个兄长,都对他有所不满。
小皇帝登基时,就已经有十四岁,随着他渐渐长大,同样到了亲政的年纪,却屡屡被太后掣肘后,他和太后的矛盾就更深了。
大燕有意吞并羌戎时,萧国英在朝堂上据理力争,希望大穆出兵支援羌戎,一定不能让大燕顺利吞下羌戎。
萧国英的这个判断是绝对没有问题的。
大燕吞并羌戎后实力必定大涨。
实力大涨后,大燕要做的第一件事情是什么呢?
一定是北伐。
燕云十六州就是中原王朝最大的苦痛与阴霾。
大穆帮助羌戎对抗大燕,也是在帮助自己。
但当时因为朝堂上的重重矛盾,萧国英的提议并没有被完全采纳,大穆只是派出了一支使节团。
一直到萧国英几次据理力争,还进宫去面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