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磨出来的黄豆浆汁用开水冲泡片刻,接着用纱布过滤出豆腐渣,随后将过滤干净的浆汁倒进锅内,盖上盖,烧火,慢慢烧开。
火势不能太大,否则浆汁从锅沿溢出来就浪费了。
沈三元蹲在灶前,慢吞吞地往灶肚里塞干柴,瞧见铁锅四周开始冒热气了,她立刻站了起来,从屋外提了两个铁桶进来,把锅里烧开的浆汁尽数舀进铁桶里。
接着开始点豆腐。
石膏可以用生的,量少,只是不好把握;也可以用熟的,捣碎后成了石膏粉,往热气腾腾的浆汁里一倒,等待片刻,便能让它凝固成块。
豆腐点老了,是北豆腐,硬得像砖头,听说能用秤钩钩起来走几十里路;点得嫩的,是南豆腐;再嫩,就是豆腐脑;比豆腐脑还嫩的,叫水豆腐。
沈三元点豆腐虽有章法,但她不拘种类,点出来什么是什么。
豆腐凝固以后,她拿瓢往里舀了一下,见泛出来的水是青的,便知道豆腐成块了,于是把这些还带水的豆腐全都舀进木匣里,用细密的纱布盖好,再往上盖一块盖子,用手慢慢把水压出来,等水流得小了,又从院子外搬来一块大石头放在上面,压着。
等上两个小时后,移开石头把盖子一揭,可以看到豆腐的水全被压榨干了,白白嫩嫩的,十分爽滑。
沈三元把豆腐连同木匣子一起搬上板车,往上面盖上一层纱布,又把余出来热好的豆浆连桶一起放在豆腐旁边,带上电子秤、小板凳,准备出摊了。
在这之前,得先把招牌也换一下——
“沈三元豆腐”
豆腐3元/斤
豆浆1元/勺
写好了,沈三元很满意,把招牌固定在车板上,推着小推车出摊了。
? 如?您?访?问?的?网?阯?f?a?B?u?Y?e?不?是?ǐ????ū???ě?n????〇????⑤?﹒?????m?则?为????寨?站?点
先沿着城区的街巷走一遍。车轱辘从石板路上驶过,在静谧的清晨发出一阵清脆而低沉的声音,配合着沈三元的吆喝声一起,将平城这座老城从睡梦中唤醒:“豆——腐——卖豆腐嘞——”
陆陆续续有穿着花布棉袄的老太太从门里出来,见沈三元面生,还上上下下瞅了她好几眼:“这么年轻,做的豆腐能好吃么?”
沈三元也不怵,把纱布一掀:“您瞅瞅,这豆腐看着就不会差嘞!”
有老太太凑上前来看,见那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