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派了不少人去各个村里推广连枷,周大力刚好表现一番。
赵来贺巧娘夸赞县令大人爱民如子,赵丰年也觉得这个张县令听起来确实是个不错的县令。
第二天,赵家迎来了一个少见的客人——赵来喜。
“老四,听说昨天县衙里的衙差来几家了,还给你家送了东西?”
赵来喜也不想来,但是没办法,他不能眼睁睁看着几个兄弟把自己远远甩在后头,他得想办法赚钱,而地里的活他实在不想干,昨天晚上跟媳妇王小红吵了大半宿,今天一早听说赵来元媳妇那个在衙门当差的大伯带着一堆好东西去了赵四家,顿时就坐不住了。
第19章
赵来喜走的时候脸色不太好。
赵丰年到家后才知道这事,倒不是赵来贺巧娘说了什么,而是赵来喜在这边没得到想要的,又去了老宅。
照村里那些妇人的说法,是就差指着赵老汉的鼻子说他偏心,只给赵老三找了个好差事。
“赵老汉这事确实办得不地道,四个儿子,总要一碗水端平,不然这不是找麻烦嘛。”
“话也不能这么说,赵来庆可是读书人,识字的读书人总要比咱们这些土里刨食的人好找活干的。”
“可不是,不然大家伙们都去镇上县城做工,怎么他赵来庆就能当账房了,旁的不说,就是赵大强那兄弟,不也是因为读了书,才能去给人家当管事么。”
赵丰年跟巧娘听了一耳朵就离开了。
几日后就听说赵二成功地在县城找了一份体面的活干,赵丰年一家没细去打听,因为赵来贺要进山了。
巧娘前一天蒸了一锅杂面馒头,又用竹筒装了一竹筒的咸菜,到时候在山上,折两根树枝就能当筷子。
赵来贺进山后的第二天,顾家私塾正式放了假,瞧着天色快要下雪,赵丰年拦住了正要前往河边浣洗的巧娘。
巧娘无奈,不过想着衣服也不多,最后还是同意在家里烧热水洗了。
这边刚洗到一半,就听见敲门声。
原来是村里关系好的妇人问巧娘要不要一起去山里捡板栗。
巧娘还惦记赵丰年一个人在家,那妇人便笑,“那就让孩子一起去呗,咱们又不进山里头,只在外边,人又多,怕什么呢,
我家牛蛋,桃花都去,他们小孩子家的,觉得好玩,给个篮子就老实了。”
巧娘一想是这个理,给赵丰年又加了一件夹袄,母子两人这才出了门。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