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我就继续说了,小王氏哭得可惨,听说她公爹丈夫都动摇了,若不是她爹娘碰巧走远亲不在家她也不用回娘家,只怕这事还真让王小红给办成啰,啧啧......对了,听说你们送宝儿去读书了?”
巧娘笑着点头,“刚读了一个多月。”
夏氏也挺高兴,“这是好事,哪怕自个儿苦一点,也得让孩子认几个字才好,将来也不至于土里刨食,我看宝儿这身板也不像是能学妹夫上山打猎的,读书最好,说不定日后还能当个秀才公。”
巧娘更高兴了,她没想过孩子去考科举,只想让他认识几个字往后去县城里做事轻松些,不过嫂子这话也是看重宝儿,“只盼着他能健健康康才好呢,不拘将来做什么,能养活自己就成。”
“宝儿坐得住,一看就是个读书的苗子,我家这两个是没指望了,让他俩进学堂,跟要了他们命似的,一个不到两个月就回来了,另一个倒是坚持了半年,结果年底一问,才知道夫子让背的东西是一个不会。我想着,既然不是这块料,还是跟着家里学木工吧,将来有门手艺傍身,小尺还好,人机灵,又像咱爹,手上也灵巧,只是大尺,真是空有一身牛劲,脑子也笨,白费那么大块头了,木头上的活计怎么教都不会,往后也只能种种地了。”
赵丰年看了眼一直憨笑着让自己吃果子的大表哥,跟同龄十三岁的孩子想比,确实块头很大,两人站在一起,很难让人相信他们是双胞胎兄弟,该说不说,跟舅舅像了十足十。
回去的时候,换巧娘背着背篓,里面放着张氏跟夏氏塞的回来的十来个鸡蛋。
赵来贺怕累着儿子,因此赵丰年此刻是在他背上的,尽管他尝试过拒绝。
“前头听说二嫂想送柱子去县城的学堂,后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