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也是。”
回来,李二娘和顾嬷嬷准备了一桌子俞荷喜欢吃的菜,大家吃了个团圆饭。
下午俞荷带着爷奶顾嬷嬷小谭回南镇,看她开的米粉作坊和藕塘,茶社。
在藕塘旁边新建的凉亭里,俞荷还让宋老太和马三面俞老头说了一会儿家常。
“时间过得好快,俞荷明年十八岁,该出嫁了吧!”
俞知县家的二小姐和平南郡王议亲的事,在方圆成了一段佳话。
这两年因为稻米和藕粉卖上好价,修建郡王府又挣了钱,村里人都等着喝两人的喜酒。
“俞荷的婚事,有她爹娘操心呢!”马三面笑着说,“今年听说万县也有社火,我们一起看。要是有唱戏的就好了,我还记得我们年轻的时候走几十里路,翻山越岭看社火,后来镇上又看戏。”
马三面说是说,心里愁起俞荷的嫁妆,他们要陪嫁什么,才能在周王爷和王妃娘娘面前不显得小家子气。
俞荷听到宋老太的话,把嫁妆的事记在心里。
胡老头和孙子住在文昌茶社,看莲塘兼卖茶叶,看见俞荷回来,连忙过来说:“九条鱼养的好着呢!就是它们聪明的很,见人就水里冒头,要吃食,长了一倍还大。”
说话间一只小胖子红鲤鱼,从干枯的荷叶下面游了过来。
“小姐,这是长尾巴,它真的太胖了!”小谭嘴上嫌胖,手里的鱼食不断往水里丢。
石头房住了一天,俞荷带着爷奶回县里。
刚好俞有钱龙龙也回来了。
俞荷张罗着做了一桌菜,大家一起吃饭,堂屋里烤火说话。
大家说的正高兴的时候,俞荷进门就给马三面五千两,又给俞有地五千两。
“俞荷,你这是提前给你准备的陪嫁钱吗?”赵娟笑着说。
“是啊。不能让家里为难。”俞荷大方点头,话锋一转,开玩笑道:“不过,也要看小王爷的聘礼如何!”
“好!看阿奶给你怎么陪嫁。”马三面笑着说,收起了银票。
好孙女,会来事,知道不让家里为难。
俞有地也将银票收好,大家又说起绣嫁衣的事,俞荷要亲自绣吗?
“不用我自己绣。郡王成亲,内务府会事先准备礼服。”她问过了。
“老夫人,小姐成婚还早呢!”小谭端着一盘炒花生进来。
顾嬷嬷给大家泡了花茶,端了点心。
第164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