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回来了。
“俞荷,你们家要养鸭子?”宋老太忙问,今年门口的水位低,两边长满了茂盛的草,芦苇也比去年长得好,她本打算收了稻养几只鸭子。
“宋阿奶,是的呢。”俞荷走路轻手轻脚,浑身上下透着一股子的文静淑女样,深怕吓着背篓里的小鸭子。
俞荷可不知道宋老太的心思,径直进了自家的院子,王大爷说得给小鸭子缓一缓,待明天再给水给食,俞荷一边走,一边迅速地找放鸭子的地方。
马三面听到她们的对话,也知道老大疼孩子去给买鸭子了,屋里出来,道:“鸭子先养到后院的牛圈里,改天让你阿爷给做个鸭圈。”
“鸭子得关好,不然到处拉屎。”
“知道了阿奶。”俞荷笑眯眯看着老太太就差捂住自己的口鼻眼睛,装没看见。
从这天起,肉眼可见的俞荷和龙龙把自己晒成了黑娃,两个人天天早起放鸭子,傍晚又将鸭子赶回后院关好,好在二十只鸭苗,养活了十八只,后面又买了两只。
天气越来越热,一转眼半个多月过去,地里的水稻泛黄,收获的季节到了。
村里的大人小孩齐上阵,下地割水稻,俞成文和俞成义放了十天的农忙假,俞家老两口再加上年轻的三个儿子媳妇八口人,再加上五个孩子,收稻的队伍很壮观。
没两天,村里进了十几个陌生人,俞荷还去看,他们大都是青中年人,零星的一两个老者,人人拿着镰刀一个布口袋,说是从北面来赶场,一个壮劳力一天能挣二十文,或者五斤稻谷。
又有谣言,说王地主抠搜,只愿意给十六文钱,请的看上去就是没有力气的割稻人,一二百亩地不知道收到什么时候,他家地挂靠在县里一个举人名下,不需要交税,听得村里人又羡慕又嫉妒。
俞荷很忙,跟着家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