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最后的明算科是最惨的,如果说前面两者只是在就业上没有进士那么吃香,行业天花板不高,那么明算科这几年都直接荒废了。尤其是宋徽宗上位后,由于更喜欢琴棋书画,对这些小道极为厌恶,连开都不想开,真缺人手直接从官员系统内部选择。
经法算这三科为整个宋朝的教育司法财政等领域提供了非常多的人才,有了他们国家机器才得以运转,然而社会却没有给其应有的重视。其实当年王安石变法,曾经试图提升这些务实科目的地位,但随着变法的失败,一切努力付之东流。
赵淳楣在经过仔细的商讨后,决定逐年增加这几科录取人数,并且优化考试内容。如此一来,士人们自然没话说了。中了进士做官,中了经法算也做官,不是每个人都在策论上有天赋,也不是每个人当官都为了出将入相,即便有些专攻进士的学生不满,但最终还是拗不过群众的意见。
科举改革是件大事儿,赵家老祖宗可是放出话,要跟士大夫共治天下。所以至少到现在,士大夫这一块都是赵家江山的基本盘,当皇帝若是基本盘都稳不住,那下场可想而知。为了使政策平稳落地,赵淳楣不得不小心再小心,召集了许多官吏,一起商讨了近半年才搬出一套还算可行的方案。
首次尝试还算成功,最起码选出来的人才赵淳楣还算满意。原本她觉得总算可以稍微歇一歇了,突然,一些官员跳出来表示,赵淳楣当皇帝这几年王师所向,逆虏溃散,四海晏然,狱空无讼,堪称“仁如尧舜,功迈汉唐”,理应效仿真宗皇帝,去泰山封禅!
赵淳楣被这些马屁拍得直起鸡皮疙瘩,连忙摆手拒绝,开玩笑,她这才哪儿到哪儿,还封禅?宋真宗就因为封禅这个事儿被笑话了一千多年,自己可不去,于是连忙以铺张浪费为由拒绝。
但没想到的是,她越拒绝官员们越坚持,最后连闻焕章都加入其中。给出的答案也很简单,赵淳楣当年登基典礼就办得非常简单,简单到完全没有皇帝的样子,这个时代对于“礼”还是非常重视的,她身为皇帝,更是应该给百姓做榜样。另外收复燕云十六州
本身就是个大功绩,怎么着也要告诉祖宗天地。
赵淳楣被闹到没办法,勉强点头答应了,不过封禅什么的还是拒绝,祭天祭祖就算了结了,至于地点就定在京城南郊。
原本以为办个仪式庆祝下没什么大不了,结果真操作起来赵淳楣才发现说道如此多,她自己提前三日就要在大庆殿斋戒,其余高级官员们也得在尚书省斋所净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