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修纂,先是统计皇族人数近况,之后由众位宗老们商讨具体事宜,最后汇报给皇帝。没问题就举行告礼,即昭告天地、宗庙、社稷,整个仪式非常复杂,但完成之后所有参与的人都能收到朝廷的奖赏。所以总的来说,大家还是非常乐意参与其中的。
不过今日的气氛明显不同。
伴随着内侍的禀报,身着窄袍,腰系金玉环带的赵淳楣大步走了进来。
宋朝有规定,天子平日要佩戴平角幞头乌纱帽,赵淳楣觉得那东西又重又不方便,只用钗子挽了个发髻便出门。
她连穿衣打扮都要跟旁人不一样,有人不屑地想,然而却不敢表露分毫。
在赵孝颖的介绍下,赵淳楣对在场宗室有了个大致的了解,因为时间紧迫,她便不卖关子,直接了当地开口道:“两位太上皇的驾崩,想必众位都已知晓,今日不光是要统计现在宗室的具体情况,关键还是得给他们上个谥号。”
大家有些发懵,给皇帝上谥号,那不是礼官的任务吗,事成之后通知他们一下修改玉牒就是了,怎么要跟他们讨论?然而下一秒,众人就明白了。
“我左思右想,觉得幽和愍这两个字比较合适,你们说呢?”
幽,违礼乱常曰幽;暴民残义曰幽;淫德灭国曰幽。
至于愍,则更直接,指在乱世之中却没有任何作为。
这两个都是妥妥的恶谥,而从唐代开始,已经很少给皇帝上恶谥了,也难怪礼部不敢轻易点头,必须要宗正寺配合。
一些人听完当场就气得跳脚,其余的虽然比较温和,但也表示这两个是不是过了。虽然赵佶确实荒、淫无道,赵桓也是没什么作为,可毕竟宋朝没真亡在他们俩手上,赵淳楣这不是给续上了吗,还有的希望从伦理亲情的角度感化她,求着高抬贵手,给父子俩留个体面。
赵孝颖冷眼旁观,半晌,暗中叹息。原本那太上皇死的不明不白,宗室们这次是抱着兴师问罪的打算,结果才一个上谥号就让官家反客为主,只能说宗室确实人才凋零。
平静地听完大家发表意见,赵淳楣点了点头,“众位说得有礼,是我想得浅了,等会儿就让朝廷重新决议。”
见皇帝如此从善如流,众人的面色稍微好些,也跟着说了几句软话。
“你们也知道,小女虽也是皇室中人,但出身乡野,处理内政定然有力所不及之处,以后还需多多仰仗叔伯们。”赵淳楣笑眯眯,紧接着又道:“因着金人背信弃义,不光杀了两位太上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