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病况大有好转,这才向寺中捐金赠药。
母亲的身子一日好似一日,朝华便年年赠药。
到她长大些,亲自来过才知贫家女子看病求药有多么艰难。
男人生病,家中凡有余钱总要想法医治。女子却必须忍痛苦挨,病症越重,忍苦越久,愈贫的人家越是如此。
初时全是为了母亲,后来是为这些贫女妇人,每月向寺内捐金,方便净尘师太能为贫女看义诊。
说不敢当,也是容朝华确实觉得只这一点作为不敢居功。
“师太每岁都坐船往周边乡中村中送医赠药,才是真的功德无量。”
朝华静步往殿内去,跪在蒲团上听经。
等净尘师太讲完经,女尼们便招呼听经的妇人:“施主们请往药师殿前稍候,凭手中的竹签领药,有要看诊的也请拿签到偏殿等待。”
在山门处就一人拿一支竹签子,签子上有颜色数字,听完经之后凭颜色数字领药,这样便不会错发多发。
殿内一众女尼摆出几张小桌,能识会写的女尼们在前面记录姓名年纪和住址,不识字的就在后头发药。
朝华坐在小桌后,一笔一笔记录这些求药女子的姓名,大多数人并没有正经名字,能叫花儿果儿都算父母上心。
每上前一人,她都温言询问,问出姓名记下一笔,再由沉璧把所求药物交到妇人们手中。
净尘师太一日说两场经,忙到掌灯时分,朝华才回禅房歇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