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天下的美誉,然而字写得好不代表科举顺利,嘉靖十三年,吴承恩再次来南京考试,又一次落第而归。
嘉靖十六年,吴承恩第三次来到南京考试,同样败北。
三次落第不中,昔日乡邻怪异的眼神,妻子的失望,种种积攒在一起,彻底压垮了吴承恩。
他终于明白,父亲为他起的名字并非寓意着承恩,而是无承恩。
一辈子无任何皇恩可承。】
吴承恩面露苦笑。
是啊,命运仿佛和他开了一个玩笑,让他前半生过分顺利,然后从云端跌落谷底,天之骄子变成人人口中的伤仲永。
李时珍悠悠一叹。
他同样经历过三次不中的痛苦,很理解能吴承恩的心情。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对普通人来说,选择太少,往上的道路只有那一条,所以削尖了脑袋去挤,好像踏上那一条路,身份地位就有了,银钱就有了,生活就幸福了。
殊不知不觉间丧失了许多珍贵的东西,而且竹篮打水一场空,不一定能得到自己想要的。
如果不是他决定重新选择人生,恐怕也会像千千万万个的吴承恩一样陷入考试的无底洞里。
吴承恩的同乡兼好友沈坤蹙紧眉毛,自语道:“汝忠心里原来承受了那么大压力。”
他高中状元后,常常给在家乡的吴承恩寄去各种朝中邸报和考试资料,吴承恩也在信件中感谢他,回复如常,看不出有哪里不对劲。
“唉。”沈坤惋惜
在崩溃边缘的好友,又百思不得其解,汝忠明明有才华,为何偏偏就是考不中呢?
朱厚熜哼笑一声,不屑一顾。“考不上举人,怎么不多想想自己的原因,我朝的选官制度已经够公平了。”
徐阶等内阁首辅赞同点头,大佬们进士名次手到擒来,不太理解小辈为何连个乡试考了三次都过不了。
第99章 小说与名著篇10三界第一顶流,美猴……
【试问,吴承恩是学识不够才考不上举人吗?】
吴承恩很迷茫,是啊,他学识不够,和上榜的那些人比起来不适合当官吗?
【嘉靖三十五年,年过半百的吴承恩以岁贡生的身份补录到浙江,担任长兴县丞,没过多久,吴承恩又上任为新野县知县。在任两年内,他实地走访新野每一处角落,深入了解当地的风俗人情,考察河流水利,根据新野县的情况,写出了《水利议》一文。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