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月子里的这段时间,姜羲也没有闲着,大臣们的折子她是批不了了,所以直接下令让他们缩短篇幅,由周琳琅和陈女官来念,朝臣在乾安殿外等候上喻处置。
小公主在百天的时候,姜羲终于为她选好了名字,叫赵来仪。
她是天生的凤凰,有凤来仪,当配于她。
同日,姜羲册封赵来仪为皇太女。
隔年,锦香与林指挥使走到了一起,二人倒是大方的,直接来请姜羲赐婚。
姜羲也没有厚此薄彼,不但给了锦香一座大宅子,还准了她如超听政的资格。
不过,现在的朝臣们对此事接受良好,并未大肆反对。
也在这一年,华秋向姜羲陈情,自己乃是当初因为太后牵连,而致使温妃陶氏一族流放的遗孤,她上奏请求姜羲为其家族翻案。
而姜羲这才知道,当初华秋的此陶非彼桃。
不过,姜羲并未直接答应,而是让华秋自行调查,华秋也没有辜负姜羲的希望,用了足足五个月的时间,将一切证据搜集整齐,查明陶家乃是权利斗争下的牺牲品,这才请姜羲定夺。
姜羲直接免去了陶家的罪责,并诏陶家主支回京。
只是陶家已经离京多年,姜羲不能直接赏赐他们官职,便赐下了两个国子监的名额,给了陶氏一族新的希望与火种。
景明五年,周琳琅造出了大渊第一张造价低廉的纸张,同一年,话本、游记等书籍各地开花。
越明年,科举书籍走进千家万户,家境过得去的人家也开始教授女儿识字读书。
景明八年,由姜锦香和陶华秋二人联手举办的女子科举圆满落下帷幕。
男女同题、同榜的情况下,未来的大渊第一女相萧仁宜高居榜首,成为历史上第一位女状元。
景明十年,在周琳琅与萧仁宜的共同促进下,边境推行了互市,促进了两国邦交的同时,也为边疆稳定提供了稳固的基石。
这一项举措成功为大渊未来的百年发展与腾飞添砖加瓦,被后人赞不绝口。
*
“大家现在看到的便是明懿帝留下的文书,大家都知道,明懿帝的存在,为我国开创了女帝的先河,可她的书法作品也是举世无双!”
“听闻明懿帝生平仿字之技堪称一绝,曾经明懿帝用仿两位本是死对头的朝臣的字迹,在奏折上互夸对方,使得二人化干戈为玉帛,成为一桩美谈!”
导游一脸慷慨激昂的说着,随后又引着众人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