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遗制》、明朝的《天工开物》、清朝的《蚕桑萃编》都对斜织机的构造有明确描绘,机身宽度、经面倾角等等。
改造之后,不仅减轻了织工劳动量,可以坐着纺织,纺织工也能更好地看到开口是否平整、控制布幅宽度,并且启发了脚踏纺车。
后来还出现了立织机,这是最初在新疆等地用来纺织毛毯、挂毯、绒毯等毛纺织品和粗纺棉织品的纺织机,最早的记录出现在唐末,宋元时期传入内陆(3)。
如果秦汉时期有了这种立织机,匈奴人的羊毛、还有新疆的棉花,也可以纺织出绝妙且更保暖的布匹了。】
刘彻激动地一拍桌案:“朕就说,匈奴的地方虽然苦寒但一定是有用的!”
匈奴人那么多的牛羊,这不就派上用场了。
羊毛还没剥下来,刘彻已经把羊毛的用处安排好了。
【秦汉时期还已经诞生了罗织机,明朝以后,罗织机进行了改进,出现了许多新品种,比如五梭罗、七梭罗等。
不用说,夏诺查的如此详细,自然是全为了画给扶苏。
除了这些,还有提花机和升级版的多综式提花机、束综提花机,这可是能纺织出“一寸锦一寸金”的云锦的提花机!
束综提花机织机上部高耸出一个控制提花机经线起落的织机部件,名为“花楼”,因此又称为“花楼机”。
说到花楼机,西汉时期巨鹿人陈宝光之妻改造了花楼机——这个非常嘲讽,都说男耕女织,宝光之妻改造了花楼机,男人又不纺织,最后领赏倒是不耽误,还不如明清,明清都知道给女子赏赐诰命和实际的银钱。】
&nbs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