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
可惜的是,燕棠从出生到小学的照片很多,等进入青春期后,一是因为住校,二是因为整个人不自信,不爱拍照,所以并没有留下太多的痕迹,翻来翻去,只找到一张十七岁时的照片,是老燕参加家长会的时候拍下来的。
照片里,燕棠看上去稚嫩很多,平刘海黑长发,白白净净的,穿着一身校服,在课桌前埋头写作业。
宋郁从老燕这里要走了这张照片,等他们回到莫斯科的家里后,他把这张照片放到相框里,摆在了家里的展示柜上。
为了跟她搭配,他还特定回了一趟外祖父母家里找了一张自己的照片,放在燕棠的照片旁边,这样好像两个人就离得近了一点儿。
这是他从娜斯佳那里继承的习惯。
“家”的实感就是这么在一天天的积累中构筑起来的。
冰箱上贴着他们出去旅行时买回来的冰箱贴,冰箱里放着两个人喜欢吃的食物,所有东西都是成对的。
就连燕棠工作的书桌边都摆着好几个相框,都是宋郁的照片,多数都是小时候或者少年时期。
还别说,这小子从小好看到大,照片自然是赏心悦目,有效地缓解她在工作上的疲惫。
当时间跨入新一年的一月时,燕棠从自己的公司里领到了一笔可观的分红,这个数字不过是公司利润的一小部分,大部分的资金将会投入下一年的项目运营。
她给父母一人包了一个大红包,又豪爽地请宋郁到高档餐厅里吃了个饭。
见识和存款令人心灵安宁,真是一个永远不会错的真理。
“我在想,我的公司以后可以做更多语种的翻译,还可以看看能不能做本土的图书向海外出版的项目。”
水晶吊灯,雕花廊柱。
用餐位置十分安静,视野极佳,往窗外一看,能看见被白雪和璀璨灯带装点的莫斯科。
燕棠跟宋郁聊起公司未来的计划,脸上是掩饰不住的兴奋。
她认识很多出版社、还认识了很多的投资人。
做生意的道理就在这里,有渠道有资源有想法,将这些要素盘活,走过低谷接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