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掌凤印的曙光,若是被这小妖孽又攀上燕王……
瑜贵妃紧抿双唇,指甲都快掐破掌心。
盯紧燕王的背影,想看出他对邓姣有没有照拂之态。
此时皇后邓姣还在一字一顿小心翼翼地回应咒词。
燕王始终身姿笔挺站在一旁,虽然一直平举着小臂由她依仗,但并没有朝她的方向看过一眼。
瑜贵妃的心跳逐渐缓和下来。
想来燕王本就不好美色,与陛下虽是嫡亲兄弟,却性格迥异,不可能只因美色而乱了纲常。
八成是邓姣假装哀思过度,一副摇摇欲坠的虚弱模样,燕王担心斋醮出乱子,才有了这一出意外。
瑜贵妃只当是邓姣抓住一切机会,想要魅惑大齐的新一任实际掌权者。
前排的太后可就想得更多了。
太后是场上唯一一个无需避讳,全程审视斋醮仪式过程的人。?????彂???????ī????????ε?n?Ⅱ?????????.??????
邓姣磕头后起身,一把抓住燕王胳膊的全过程,都落在了太后眼里。
而且她对自己的儿子也算了解,陆骋不可能因为皇嫂虚弱乏力,就伸出援助之手。
此时陆骋站在皇后身边,完全是骑虎难下——他可以把照看皇后的责任推给旁人,但他不能当众甩开皇后的手。
这邓姣年仅十七岁,竟然想出如此冒险之策,几乎软劫持了燕王,借此堵住那群想要找她算账的言官之口。
太后早看出邓姣小小年纪却并不简单。
上一任皇后驾崩前,太后曾暗示皇帝该立淑贵妃为后。
淑贵妃是太后的远房侄女,凤印应该始终保持在她杨家人手里,这是她跟皇帝的共识。
但这邓姣入宫后没多久,皇帝不知道是喝了什么迷魂汤,每次她提起此事,皇帝就顾左右而言他。
太后因此焦心多日,眼见皇后病危,便挑明此事,逼迫皇帝给出明确的立后承诺。
没想到,那日,素来孝顺的皇帝居然大发雷霆,说他受够了周围的牵线木偶,他要找个家世干净无权无势、完全属于他的女人当皇后。
然后皇帝就无视太后乃至文官的反对,一意孤行立邓姣为后。
太后至今都不相信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