骏翻了翻统计部上交的数据。
就听到晏殊说道:“自从去年钢铁产量超过五百万吨以后,今年的目标就是继续翻倍,武安钢铁厂和唐山钢铁厂又大量增加产能。”
“去年下半年,他们光工人就招了五千多人,今年上半年还在继续扩大规模,争取做到今年年产能八百万吨。”
“还有其它各地钢铁行业也在迅猛发展,我估计今年超过一千万吨应该轻轻松松,甚至能达到一千二百万吨以上也说不定。”
他首先说的是钢铁产能,自从钢铁技术得到发展以来,通过新式炼钢法,产能每年都在提升。
由于钢铁的性能卓越,迅速推向市场,大量的钢铁甚至都没有流入民间,而是被各大钢铁厂附近新建的各种钢铁加工厂给吸纳。
造成的结果就是供不应求,钢铁厂作为国营企业不断盈利,那自然就能不断扩大产能,提高产量。
这一点与我国后世钢铁厂常年亏损还是有很大区别。
毕竟后世我国前期因为一些特殊原因,国内没有形成商品市场,钢铁厂属于纯粹的服务行业,缺少盈利自然难以壮大。
如今大宋本身国内市场就庞大,一亿多人的人口需求旺盛,加上生产力繁荣,经济发达,钱荒的问题解决之后,百姓只会愈发富裕。
对于各种钢铁制品的需求自然也就上来,更何况朝廷也需要大量的钢铁来进行基础设施建设,这要还不能大量盈利,再继续扩大产能规模,那才叫怪事。
“嗯。”
听到晏殊的话,赵骏翻了翻公文,说道:“稳扎稳打,追求效率,钢铁产业发展过快不好,产能太多,市场一时间吃不下,大量的废弃钢材就只能囤积着生锈。过慢也不行,到处都要钢铁建设,造成钢铁价格大涨,影响民生和朝廷的建设速度。现在这样就最好,刚好能满足效率。不过我认为从明年开始,就要再次扩大产能规模,从一千万吨级别,暴涨到至少五千万吨级以上才行。”
“这么快?”
晏殊惊讶。
庆历十一年的时候产能才二百万吨,去年到五百万吨就已经是翻了2.5倍。
今年翻2.5倍那差不多就是1200多万吨,结果到明年居然要达到5000万吨以上,这是直接要翻4倍的节奏啊。
“嗯。”
赵骏点点头道:“每年翻一倍的发展速度是因为以前大宋的国力发展和gdp增速就这么大,翻太多没意义。但从今年开始,咱们的增速要爆发性增长了,自然要跟上节奏才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