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时代,而是在旧大宋,他喝完了晏殊递来的水之后,才又对范仲淹说道:“怎么样,尼玛叔,我说得没错吧。”
“原来如此……原来如此……”
范仲小声淹喃喃自语道:“看来我未来的方向是没错的,我就应该这样走下去。”
“啊?”
赵骏没听清楚,问道:“尼玛叔,你说什么?”
范仲淹回过神来,立即说道:“没什么,那范仲淹要怎么样才能够成功呢?”
“当然是得到宋仁宗的支持啊。”
赵骏毫不犹豫地道。
“得到宋……皇帝的支持就能成功吗?”
范仲淹还是不敢说赵祯的谥号,但他也低下头,用希翼的眼神看了眼赵祯。
赵祯犹豫片刻,微微点头。
“这就不知道了。”
赵骏一摊手:“得到赵祯的支持只是第一步,但吏治改革的阻力有多大你可能不清楚,那是跟全天下的官员作对,就算得到了宋仁宗的全力支持,也可能会发生别的变化。”
“什么变化?”范仲淹下意识问。
“谁知道去,我又不是宋朝人,不太了解实际情况。如果要我出主意的话,只能说些改变不能太激进,要温和之类的场面话。”
赵骏想了想道:“不过咱们国家现在一直用的是竞争上岗的政策,以此激励公务员和干部的积极性。宋朝的问题是官员太多,整天不干事,要是细分职权,给他们权力,再用竞争上岗和绩效考核的办法,说不准能行。”
竞争上岗?
众人都陷入了沉思。
绩效考核就不用说了,那都是春秋战国时期就有的策略。
但这竞争上岗……
大抵就是谁能力强谁就升迁的意思吧?
赵骏又说道:“还有全国官员工资统一就太离谱了,一个富裕的州和一个穷的州,知州的俸禄一样,那谁还有积极性?肯定得过且过,要是把当地治理、税收、自耕农数量以及国家的利民政策当成政绩作为工资发放标准,看那些人还敢敷衍了事吗?”
“尼玛叔你想想,假如把自耕农数量纳入考核当中,官员的工资和升迁与之挂钩,那官员还敢帮助地主豪强抢夺百姓的土地吗?肯定要转换立场,帮助无地的流民增加更多的耕地才对嘛。”
“另外穷州的工资俸禄低,升迁速度慢,他们就一定要绞尽脑汁把州县富裕起来,这样原本懒政、惰政的地方官员,积极性也被调动起来了。”
“不过里面的标准还是要进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