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因此平日里说的穷秀才,多指的是附生。
\n
无论是廪生和附生,只要想着继续参加举子试,那必然要花不少钱,若是多次科考不中,且不事生产,甚至能把一个殷实人家拖垮。
\n
如果秀才肯放弃科举,能拉下面子,找别的营生去做,则不至于穷困潦倒。若是没有秀才这一层身份,以周清目前的处境……
\n
“哎。”
\n
他叹了口气。
\n
学历不高,哪个时代找工作都难啊。
\n
接下来三日,周清除了买考试用品外,哪里都没去。江州城的科举难度一般,往年道试的主要内容是考诗词。
\n
至于更高等级的乡试和会试则必定以八股文为主。
\n
而到了殿试,则是考关于国家大事的策论。
\n
因此走科举的路子,既要接受八股文的条条框框,亦得提升眼界,写出一手好的策论。
\n
好比螺蛳壳里做道场。
\n
周清复习与科举相关的文章诗词时,前生今世的读书记忆似流水般流动,一句句来自前人的诗词文章不自觉流淌出来,历历在目,无比清晰。而少年本有些苍白,显得营养不良的面容,居然多了些许神采。
\n
在偏僻陋巷,传出清朗的读书声,声调自然是出自周清。周围有些嘈杂的环境,在读书声中安静下来。左邻右舍知晓周清马上要参加道试,原本觉得周清遭逢大变,孤苦一人,往后日子难熬。眼下的科考,肯定是考不中的。成不了秀才,那就只是童生,依旧要服徭役。而且家徒四壁,更是没法继续进学,往后没什么前途可言。
\n
可是在周清的清朗读书声下,舍邻们不自觉凭添一分敬畏。压低了声音,让孩童们不要那么吵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