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一个全新的部门在幽州设立。
——垦荒办事处。
垦荒办充分吸收泰山郡地籍普查试点的工作经验,将幽州全境分为三批次查勘荒地。
第一批为乐浪、辽东、玄菟、辽西四郡,经过多年经营,这些地方的田籍资料相对完备,群众基础也相对较好,是此次垦荒工作的重点。
第二批为右北平郡、渔阳郡,段宁亲自坐镇,必要时刻,以武德服人。
第三批为上谷、广阳和涿郡,公孙瓒、刘虞、袁绍的势力在这里根深蒂固,普查以工作人员的安全为第一要务,勘查结果交由长安,由工部比对藏书馆档案后封存留底。
垦荒的耕牛、农具以及种子,同样参考水利工程的模式出资拨付,同时段宁还明确划定了参与垦荒人员的年龄、人数、乡内垦荒的最少面积,允许一定规模的合作垦荒,并设立奖励机制,按劳分成,凡垦荒两公顷以上者,十年内免缴地租。
大将军段宁的放下刀剑,扛起锄头,身先士卒,只用不到半年时间,就完成两公顷的垦荒,还得到了长安的表彰。
精心选育的种子被一批批播下,同一片土地上,有人唱着丰收的歌谣,有人弹着锵然的琴声,奏响王朝的哀歌。
第207章
“北上太行山, 艰哉何巍巍!”
“羊肠坂诘屈,车轮为之摧。 [1]”
初平六年,曹操的军队被困在冰天雪地的太行山脉之间,他下令军队原地扎营休整,随后提笔写下诗作《苦寒行》 ,并将诗文交给自己的次子曹丕。
这是曹丕第一次随军,他与父亲相处的时间并不长,随侍曹操左右以来,一言一行都十分小心。
从前这个位置出现的,都是曹操的长子曹昂。
随着曹操参与的战争规模越来越大,曹操有意培养长子,每每在外征战,就将后方交给他最倚重的长子。
曹昂也没有辜负父亲的嘱托,曹班的部将吕布奇袭鄄城时,他将父亲屯在城内的财宝散给留守城中的曹操亲信,让亲信将弟弟和父亲的姬妾们送出城,自己率守军迎战。
鄄城地处战国时期两大都城邯郸和朝歌之间,也是殷墟所在, 曹操的士兵在这里屯扎,字面意义上的犁地三尺“征粮”,轻而易举便能掘出“珍藏”宝物, 与周边世族换取粮食。
亲信们护送曹丕和卞氏渡河后,曹丕不肯继续北上,在河边一直等到了兄长战死的噩耗,才带着母亲和幼弟,逃到邺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