竟是系外文明的产物,还是小行星特殊的环境所造成的,现在还没有更为直接的证据能够证明其中一种观点。
只是基于这个天体的岩层并不符合流浪天体的一般特征,所以他们会更偏向于认为有可能是前一种原因。
并且对于岩体的研究还在进一步进行,应该很快就能从岩体中分析出是否有构成生命体的元素痕迹。
而物理院那边的天体物理学者则通过天体对比结果,论证这颗小行星的运行轨迹和岩体进入宇宙等诸多现象并不符合天体物理定律,所以推断该天体也并非自然天体,而有可能是被操控的某种飞行器。
他们给出的建议是持续追踪这颗小行星的行进轨迹。
如果这颗小行星的确和系外生物有关,那么对这颗小行星的持续追踪不仅有利于完成地球对系外生物的防御,也许还能顺着小行星的轨迹找到另一个存在文明的星球。
这方面的工作就主要是由航天基地这边进行数据操控。
与会结果是建议成立对该小行星的研究项目组,对该小行星进行严密的研究和追踪;研究项目组应该囊括包含航天研发、数据分析、天体物理、地质生命等不同科学院的研究员,以便能够更好地协作完成。
这个结果还需要审批,但接下来这段时间大家还在继续对小行星进行研究。
俞妙则通过探测器追踪传回的数据,对天体轨道进行一个实验模拟。
在模拟过程中发现,研究对象在近地轨道出现了运行速度降速的现象。
如果说在土-火-地的范围内是受到星球引力的作用,但它既然能挣脱星球引力,并未出现过于明显的轨道偏
移现象,就基本可以以此推断它的确是受到控制,并且很有可能是在近地轨道对地球进行探测分析。
作为敢提交小行星存在非自然形成天体可能报告的人,俞妙则当然也敢得出这样的结论。
那群老教授也不会因为她是个初出茅庐的孩子就看轻了她,毕竟古人都还说自古英雄出少年呢。
而从数据看来,她的模拟结果大致是正确的。
但这样一来就很可怕了。
这基本是侧面证实了外星生物的存在性,并且对方还已经来到地球的家门口了。
这可不是“有朋自远方来”,而有可能是要对地球的生存环境和生存资源进行掠夺的。
只要有社会群体就会衍生出私有和贪欲,人类尚且是这样的群体,又凭什么觉得外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