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把人带出来,又没地方安置,虽然有报纸读者听说后来捐款,但老师还是把他好一通骂。”
\n于曼颐不懂为什么会不太好,按二妈所描述的那些,她觉得哪里都比关在阁楼里好。
\n“她什么都不会,”方千解释,“她以前只会弹琴唱曲,难道我们再让她去弹琴唱曲么?那和把她留在游家又有什么区别。于小姐,你仔细想,她光跑出去是不够的,人还是得有安身立命的本事。要是没有,家里起码有口饭吃。”
\n于曼颐领会得很快。“那后来怎么办呢?”
\n“我姑夫名下有一个毛线厂,”方千说,“我找关系把她送进去了,她很愿意,她说只要有办法,就不用回去。”
\n于曼颐点点头,替游家的姨太太松了口气。松气之余,她意识到方千虽然看起来是个普通的女学生,但有一些背景。不像宋麒,是真的穷。
\n又聊了一会儿,方千拿着自己的衣服走了。于曼颐觉得她与方千这段对话的信息其实很多,她仔细地反复地品味,终于找出了这段对话的重点:人得有安身立命的本事。
\n她有么?
\n于曼颐陷入了思考。
\n…
\n于曼颐的学生服经过两宿的加工,终于变得和方千的那件款式难辨区别。她穿着这身衣服下了楼,站在一群要去学堂讲课的学生中间,人人都冲她笑,夸她好看。除了于沈氏,大家都很高兴,并且无人在意于沈氏的情绪。
\n宋麒之前和她说过这次扫盲课的形式,的确是“不止教识字”。课程彻底按照大学的教育方式,有课程表,上午是一节英文和一节算数,下午是两节国文,参加的学员按需求自选。大多数人的选择都是上两节国文,于曼颐起初也是这个意思,宋麒听到后问她想不想学英语,她摇摇头,觉得自己用不上。
\n结果今日就要开课,她匆匆穿过人群,去找正在往马车上搬教材的宋麒。他已经搬完了自己的部分,又坐没坐相地靠在本该车夫坐的位置,旁观他那位给报纸画四不像的同学工作。马车旁还有一个正在举着英文教案备课的方千,三个学生坐在那,很有朝气。
\n于曼颐靠近这团朝气,又因为自己穿了和他们差不多的衣服,融入了这团朝气。她拽了拽身为朝气之一的宋麒的袖子,让他俯低身子。
\n宋麒低下头,看见是于曼颐便有些惊讶。他人在车上太高,她说话须得垫着脚。他手撑着马车的栏,再度将身子俯低,她终于可以一只手攥住他肩膀的布料,然后趴至他耳边。她还不习惯在公开的场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