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半点踪影。
\n公孙贺慌啊,慌得不行!
\n但是他没有办法。
\n上林苑那儿他不敢闯,宫里,宫里自打上回他对刘据说出让他小心提防刘挽,卫子夫言辞犀利的借卫孺君的嘴警告他一番后,这些日子刘据对他虽然依然客气有礼,然傻子都能感受到刘据对他的疏离,那神色间的冷漠。
\n纵然公孙贺在后来意识到,不对,他怎么能跟刘挽斗起气来?
\n他不该不清楚,在整个大汉朝,论本事,权利,得圣宠,没有一个人能比得上刘挽,最重要的一点是刘挽得君心。但凡不是刘挽有刘彻在身后支持,都不可能有刘挽如今的权势滔天。
\n可是,刘挽的权势太大了,自打当年的刘挽作为尚书令之后,哪怕刘挽在朝的时间很短,尚书令的名头一直都挂在刘挽那儿,无论六部有何变动,刘彻都会在第一时间询问刘挽的意见,唯有刘挽那儿点头,才有推行的可能。
\n公孙贺不年轻了,而年轻的一代里,当年的第一批进士,几乎都是从西域磨砺回来的,早在公孙贺成为尚书令左仆射之前,如陈谦,陈顺,他们早在他之前已然进入三省,一个为门下侍中,陈顺为人正直敢言,在四十的这个坎,成为继刘挽后的第二个女相。
\n而陈谦比她小了两岁,稍稍比她晚了一些也成为中书省中书令,同样也是正直敢言。一心为民,在刘彻那儿自然是深得帝心。
\n剩下的六部中人,甚至是朝堂上各种各样的官员,谁也无法忽视的一点,在这十年的光景里,几乎都已经成为参加科举得以被国家录用的人才。而这一切,推行科举制的刘挽绝对厥功至伟。
\n第556章 番外何以承二
\n别以为刘挽只是征战在外, 自她年幼时在长安建起藏书楼,此后无声无息的在各州县建起多少的藏书楼,端看各地读书的人越来越多,而且当年藏书楼被刘挽一怒之下关闭之后众人的态度便可知, 刘挽大兴教育, 那是在做了之后才昭告于天下。
\n科举一兴, 刘挽亲自推行的改革, 以令天下人都看到读书识字可以改变命运的希望,自然引得天下人争相效仿。
\n希望永远是最大的动力, 自此刘挽不需要再不断的重申读书的好处。
\n随着刘挽将陶瓷之利用来兴教学校, 以令各州各县之内都有能让人读书识字的学校, 再加上刘挽大力的发展经济, 以带动地方富裕。
\n不错,刘挽镇守西域长达十五年之久,但那十五的光景,西域发生了何等翻天覆地的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