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侵犯。
\n不过总是有人不信邪的,以为大汉鞭长莫及他们便可以欺负到汉使的头上。
\n有一回一个乌环小国,因与汉使起了冲突,一怒之下竟然杀了汉使,本来乌环小国内没有人当一回事,不料消息传回大汉,不好意思,杀人者偿命,没有一个人是例外。乌环之国,胆敢杀我汉使,必灭之。
\n而除了一个乌环国外,还有楼兰国也以杀汉使,最终的结果无一例外,皆被灭国。
\n自此,大汉的使臣所到之处,不管他们身处于哪里,既为我大汉的人,他们的安全将由大汉来负责,谁敢欺负大汉的人,大汉朝廷绝不会坐视不管。
\n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这并非一句空话,而是刘挽在西域之内,用实打实的能力昭示于各国。
\n大汉的使臣不能动,大汉百姓不能动。纵然是大汉的货物也不能动。
\n在一回一回的明知故犯中,诸国真正见识到大汉的强势,也明白大汉对各国的态度,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十倍奉还。
\n自此,西域各国的规矩随刘挽强势而且高情商的拉拢与互利之下,自不必说,都唯大汉以马首是瞻。
\n若非五年前大将军卫青征于西南之地,突然生病倒下,那时候大战在即,刘彻也不会将刘挽从北调到南,以令刘挽速速接手西南之地,迅速平定西南,而且最近又开始接手东北之事。
\n那些个落后的部族,以为他们依山傍水必然能够拦下大汉的军队。是,大汉是得一个个的将他们收拾妥当,如卫青自漠北之战后,几乎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平定西南和东北等地上,每平定一国,刘彻就给卫青以免死一次的机会,如今卫家得到的荣宠,世间无可敌之人。
\n但念及卫青所立下的显赫功劳,谁都不得不服。
\n而刘挽比之卫青的功劳,于大汉之内,不相伯仲。而自刘挽接手后,无论是西南亦或者东北,只在于安定。
\n在这一点上,刘彻选择将刘挽调过去的最大原因莫过于刘挽懂得安定人心,也懂得该用哪一种方式可以让人心聚拢。
\n在刘彻看来,打下了城守不住,反反复复是最让人闹心的,卫青作为一个大将军,他未必没有能力像刘挽一样,安抚于人心,收拢人心,但他的位置注定让他没有办法做得太多,只因为做多了反而会让他无法再上战场。
\n战场,作为一个久经沙场的人,卫青此生所愿是死在战场之上。
\n于西南之时,卫青已然命悬一线,这样的情况下刘彻丝毫没有犹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