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国的大概情况进行分析写了一份草案。
其可执行度还要看中山国本国的情况如何。
车马缓行。
在距离进入中山国境内之前,夏安然换上了自己的藩王常服。
中山国的丞相率领文武官员,出国十里地迎接他。初次见面,夏安然于他这位丞相的观感还挺好的。
虽然是文臣,但是他这位丞相却长着一张刚毅的脸孔,虽然穿着厚厚的朝服,但是夏安然觉得他肚子上的腹肌起码六块起步,上不封顶。
真汉子,不解释。
夏安然在心中默默竖起了大拇指。
“臣郅都,拜见殿下!”
竖起的大拇指悄然落下,夏安然的头上立刻挂上了一串问号。
郅都为何人?他对这位可是印象深刻。
一者因为他是西汉有名的酷吏,也是能吏,还是有名的守疆之将。
就在他时任雁门太守的时候,当时还是十分凶残的匈奴人硬是不敢靠近他驻守的雁门郡半步,此人以一己之赫赫威名便护卫了一方水土。
而另一方面,他逼死了夏安然的哥哥——前太子刘荣。
而就历史记载,前太子荣的死因,算不得光彩。因为从历史的角度来说,郅都此人并没有对太子动刑,可以说刘荣的死,是由于其自身的心理素质不过关而导致的。
也可以说,逼死刘荣的罪魁祸首,其实不是郅都,而是汉景帝刘启。
但无论怎么样,汉景帝不能留下一个逼死自己儿子的名声,汉武帝刘彻也不能留下一个父亲为他肃清朝野,于是逼死他兄长的名声。
于是这个锅,只能由别人背负,这个别人便是郅都。
而从汉景帝违抗了母亲的命令,偷偷将郅都派往雁门郡任太守这一举动看来。景帝对为何会造成如此情况,心中应当也有些数。
对于一个父亲来说,会觉得逼死自己儿子的人罪不至死?尤其在儿子所举虽有不妥,却罪不至死的情况下,还能如此大度?
撇除其薄情寡恩亦或者实在爱惜人才这一可能性,唯一能够解释的便是郅都其实是一个替罪羊了。
但,在夏安然的记忆中,他对这人有着另一番了解,这份了解来自于贾美人的碎碎念。
当年贾美人还是贾姬的时候,曾经随伺他爹到上林苑。二人游园游到了一半,贾姬去上了趟厕所,正当此时,有一只野猪突破了宫廷防线,冲到了贾姬的厕所里面。
当时的郅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