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在我很小的时候,有段时间就经常提起一句话“湖畔柳玉京”。而且这个家族的风水师似乎都不太喜欢长年在同一个地方呆着。
1930年时柳家祖辈路过中原,觉得这里有黄河川流不息,对靠水做买卖的他们优势很大,同时柳家祖辈也不再想过那种走街串巷的买卖,于是准备在中部地区扎根。
结果天不遂人愿,1942河南大饥荒,还没安顿下来的柳家人又开始收拾行囊,被迫逃荒南下,最后终于在岭南沿海地区安顿发家。
“玉京子”在行内是一个很有名气的绰号,当年第一代“玉京子”柳三水,靠着多年透彻的研究,传闻不借助罗盘也可在海水卷起的风暴中准确定向。
如果这个女人也被称作“玉京子”,不知道会是第二代还是第三代。
我一边想一边揉着自己已经开始发麻的双腿,本来还想听听他们说刚才那什么钥匙的事,结果这会儿腿麻得站都几乎站不住,索性不再偷听了,慢慢往楼上挪。
我倒不担心四哥会做什么违法乱纪的事情,我外公是个守规矩的,他教出来的几个徒弟多少年也都循规蹈矩地办事,我也不是个没道德的人,做这行生意很多都要涉及到屋主的个人隐私,不听也罢。
关上门,房间被收拾得很干净,我把行李箱打开,开始归置衣物,我把经常需要用的充电线抽出来准备放进床头柜的抽屉里。
我握住抽屉把手猛一拉,没拉出来。
这抽屉是锁住的。
我蹲下身,又晃了晃把手,排除了抽屉从里面被卡住的可能性,我转蹲为跪,趴在地上看见了一个明显的锁孔。
这种偏老式的柜子很多都会带锁,这只木柜子的制作特色,看起来倒是很像我外公老宅里的风格,外公去世后老宅就没人住了,里面那些老古董大多都被四哥搬到铺子里用了,有很多物件确实不错,投入使用还能延长寿命。
这件红木柜子,应该也是从老宅里运出来的一批。
只不过这只柜子为什么现在还上着锁呢,难道是我外公锁的?如果是我外公锁的,那钥匙搬家的时候肯定不知道丢哪儿去了。
我用手拨了拨锁孔,是早期的普通一字锁,这对我这种经常把玩各种机关锁的人来说简直是小菜一碟。
我盘腿坐在地上,拿包翻出来一根极细的铁丝,铁丝明显比普通的铁丝要细很多,我将它在手里弯出一个弧度插进锁孔,头靠在柜子上,柜锁里发出的各种声响瞬间回荡在我的脑海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