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地清着嗓,“下午寻思血压太高,咳嗯!不好动刀。刚才重照了下CT,咳嗯!出血面积大了不少。”
“血压还高吗?”
“160多,我给他滴了点硝普钠。你咳!别搁电话里问了,赶紧过来瞅一眼。”
“在穿鞋了。”陈熙南嘴上答应着,心想事态绝对不会停留在‘瞅一眼’。果不其然,等他赶到病房,患者已经陷入昏迷。
韩伟正在床边给药。他是个黑壮的汉子,白大褂穿他身上紧得像个包臀裙。脑门上一个标准的M形发际线,两个门洞在灯下闪闪发亮。
医生是一个极易秃头的行当,但韩伟也不能算英年早秃。毕竟他也有35了,比陈熙南大出整整8岁。不过俩人平级,都是主治医师。
这绝不是因为韩伟水平不行。
众所周知,医路从青铜到王者分六个等级:规培、住院、主治、副主任、主任、教授。而每一级的晋升,都漫长而艰辛。3年规培5年住院,35岁能独立都算不错。
所以韩伟是正常,陈熙南才是那个特例。
在物理学界有一则名言:世界上只有两种物理学家,最最优秀的,以及打一开始就不该踏进物理界的。
这句话,放在神经外科同样适用。因为要成为一名神外医生,需要的天赋实在太多了:聪慧的头脑,癫狂的勤奋,灵巧的双手,宁静的情绪。一点冷血变态(千万不能多),再配套一根拇指粗的心血管——毕竟脑瓜不是西瓜,切开后能拿保鲜膜箍上。
这些,陈熙南都有。
他自幼记忆力超群,16岁就参加了高考,被首都医科大临床专业录取。比脑子还离谱的,是那双同利的手:读书时,他俩手一起答题;行医后,他俩手都能操刀;而比这双手更离谱的,是他那要坐化般的稳定情绪。不管在多么紧迫的关头,承受着多大的压力,他都能镇静自若,声音永远平缓温和。护理部主任曾说他:给小陈开俩混响,能演西游记里的如来佛。
得益于老天爷的填鸭式赏饭,陈熙南24岁就被授予博士学位,次年通过了主治医生的考核。这已经不能用‘天之骄子’来形容了,用韩伟的话来说就是‘外挂之王’。
此刻外挂之王已经定好了治疗方案。他摘下眼镜,叫家属进来谈话。
私心来讲,陈熙南不喜欢和脑出血患者的家属谈话。因为脑出血要是走到开颅这一步,说明脑神经细胞已经大片坏死。即便手术清除了血肿,术后也极有可能出现偏瘫、中风、脑积水,甚至是失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