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姥姥家过。每年都是那些亲戚,三姑六舅谁的新婚对象谁又添了啼婴,我是不愿意记牢这些面孔的,一年象征性碰上一回,敷衍了事。堂内方桌上再架个好大圆盘,就能坐下十几口人。人虽无趣,柴火饭却是香的。我和陈年往往都是去东厢厨房帮忙。陈年坐在灶孔前烧柴火,我就搬个小马扎坐他身旁取暖,木枝燃烧声劈里啪啦,灶膛里跃动的红光映着他的脸,天黑光景里这么一看,竟灼亮得有些惊心。那眉眼已很接近成年人的锋利,我却稚气未脱。他怎么长那样快,都不等等我。
\n
我和陈年又来掺和包饺子,年夜饭的饺子少不得塞三五个硬币讨彩头。数一数今年的客人,拢共十五口,我对陈年说:咱们吃到元宝的概率是三分之一。
\n
陈年舀馅捏褶,动作娴熟,弯了弯嘴角:是百分之百。
\n
我看了看手里的丑饺子,实在不懂怎么他包的饺子馅料饱满就不会溢出变形?
\n
席间推杯换盏,祝酒辞吉祥话说了一路,面对一桌佳肴动筷频频被打断,我真是无可奈何。
\n
有亲戚笑话我:醉醉你的敬词怎么和年年一字不差啊?长这么大了还在当陈年的跟屁虫呢?
\n
我皮笑肉不笑:三叔,你不知道吗?当老板的哪用得着亲自写讲话稿?
\n
就在我自以为反击妙哉之时,身边的陈年忽轻轻一咳:他是二舅。
\n
我眼皮一抽,便举箸夹菜以饰尴尬。陈年低声笑:没事,当老板的记不住员工也正常。我乐了。要不说陈年是我哥呢。
\n
饺子煮好了,热气腾腾摆上桌,个个圆润白胖叫人食指大动。等姥姥夹了,我们也不讲究自顾自开吃。忽啪嗒一声,情境有点微妙。三双筷子齐齐在饺子盘上聚首。我、陈年,还有个五岁的团团。我只是无意和他们撞上,倒是陈年举止有些意外,他是主动拦住了团团的筷。和小孩争食,这是他绝不会有的心思。但他此刻确实那么做了,还是当着一大家子的面。
\n
&n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