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耗时,和这丝带的大小、价值……想靠郑苹缂丝过上好日子好像不太可能。
云雁回有点点失望,也是他之前高兴过头了,都忘了想,有那本事郑苹还去慈幼庄打工做什么。再说了,要缂出比较大的作品耗时太久,回本慢,根本不适合他们家。
不过虽然没法致富,好歹也不用担心饿死了,以郑苹的手艺,和北宋这个时代富裕的程度,足以养活大家。
而且除了缂丝,郑苹还会刺绣,她把云雁回、双宜和小宝带回来后,除了买东西就没出过门,每天端坐在家里刺绣。
云雁回现在乖得很,双宜可以帮忙照顾小宝,所以郑苹能够全心工作。
隔壁的胡三娘经常来郑苹家一起做绣活儿,白天来,晚上也来,但是也常自己带灯火,算是和郑苹平摊灯火钱。
胡三娘过来一般都带着她七岁左右的女儿,一开始还会把小儿子也带来。但是,她儿子和云雁回差不多大,特别能折腾,总爱去闹小宝。小宝一被闹就哭,害得郑苹不好干活。
尤其这个时候云雁回在旁边还形成一个鲜明的对比,都看得到,她儿子还尿裤子呢,雁哥儿就会自己解手,完了还特别爱干净的洗手擦干。
所以这样有了两三次后,胡三娘便不好意思把儿子也带来了,都让她婆婆带。
胡三娘的女儿就安静很多了,她跟在胡三娘旁边是学习刺绣的,自己也些碎布头练习。郑苹就让双宜和她一起,玩一会儿练习一会儿,自己则和胡三娘一面闲谈一面做工。
就是从胡三娘和郑苹有一搭没一搭的闲聊里,云雁回得知了一些讯息。
比如郑苹当初去慈幼庄工作就是胡三娘介绍的,当时郑苹生完孩子,家里没男人,自己一个人带孩